笔趣阁

笔趣阁>皇子妃 > 143 初定(第1页)

143 初定(第1页)

新张离信阳等地不过一百余里而已,姬焕拿下了这些地方,却是再次的销声匿迹了,谁也不知道他下一个的目标是谁啊?尽管这样,还是让齐王等人心里不安啊,当初的赵王不也是在睡梦当中被擒拿的吗?说起来,赵王也是一厢情愿啊,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手底下竟然混进了那么多姬焕的军马,甚至连自己最信任的两员战将都是姬焕的人啊,这仗他输的并不亏,但是其他人却是害怕这种局面发生了,他们手底下的将领是不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啊,这让他们担心了好久啊,但是并没有发生那种状态,这就让他放心了。信阳曾几何时也是谋朝的国都,只不过那多年过去了,很少人有人能够记住这里了,这不,有人最近一直劝说齐王登基呢?“殿下,是时候了,殿下现在可以考虑登基了,臣等会全力支持!”这是骑马紧随他身旁的大臣,前兵部尚书赵元亮的建议,另外还有前太府寺卿吴政也骑马跟在后面,这两人都是曾经支持他的高官,他们在去年的罗启玉一案中先后被罢免,一直沉寂,在齐王攻下信阳后,他们开始活跃起来,不仅重新投靠齐王,还给他网络来一批三十几名躲在信阳附近的朝廷中下级官员,这些官员一些是被罢免,一些是从赵王的朝廷逃出,这些官员的到来给齐王带来极大的信心,赵元亮和吴政也成为了齐王的左膀和右臂。赵元亮一直在劝说齐王登基,但齐王只是笑而不答,赵元亮便知道,齐王不是不想,而是在等待机会,现在信阳城已经完全统一了,那是不是机会呢?赵元亮决定再次劝说,他取出一份联名奏折,上呈给齐王“殿下,这是三十六名大臣的联名呼吁,要求殿下登基,里面荥阳郡王也签名支持了,殿下,不能寒了大臣们的心啊!”齐王接过奏折看了一边,确实有大臣们的呼吁签名,其实齐王不是不想登基,他做梦都想,只是他也明白,天下人未必支持他,他至少要控制住局势,他才能考虑登基。“让孤考虑考虑吧!”他已经改了自称,不在自称我,而是自称孤,这是一种细微的心理变化,赵元亮很了解他的心理变化,又劝他道:“殿下,赵王既亡,雍京又是申家天下,不得人心,此时天下无主,殿下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称帝,让别人抢了先,悔之晚矣!”“别人,是谁,赵元亮没有明说,他知道齐王不想听到那个名字,不过不要紧,这句话有足够的份量,齐王有点被打动了,是的,现在可以说天下无主,这个机会如果他不抓住,确实太可惜,他犹豫起来了。赵元亮见齐王已经动心,他立刻回头给吴政使了一个眼se,吴政会意,他点点头,表示一切都安排好了。就在齐王低头不语之时,路边忽然传来一阵喧闹,打断了齐王的沉思,他不悦问道:“是谁在吵闹?”一名亲兵去查看,片刻回来禀报:“回禀殿下,是数十名年迈的长者,他们要求见殿下!”听说是年迈老人,齐王立刻点点头“带他们上来!”车辇停下,几名军士带着数十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前,足有七八十人,赵元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得意。“殿下啊!”数十名老者一起跪下,就仿佛事先有过排练一般,一起高喊:“我们代表信阳百万民众恳求殿下登基,殿下登基是人心所向。”齐王愣住了,半晌,他的眼睛亮了起来,问道:“这是你们心中的想法吗?”“是我们的想法,也是天下百姓的心愿,国不可一日无主,殿下,登基吧!”众老人七嘴八舌,纷纷要求齐王登基,齐王长长叹一口气“难道这是民意吗?”就在这时,旁边一名中年男子奔上来,大声喊道:“殿下不要相信,这是赵元亮的刻意安排。”奔上来之人是齐王的幕僚高昂,他被齐王冷落,不肯见他,他一直在找机会再劝齐王,今天齐王巡视信阳南城,他便等候在这里,他见齐王竟然会被这么浅显的骗局meng蔽,不由心中大急,不顾一切冲出来揭穿赵元亮的诡计。齐王的脸顿时yin沉下来,他忽然也反应过来了,如果这些老者恳求他维护信阳秩序,倒有可能,可是恳求他登基,这似乎很是荒谬。齐王脸面挂不住了,他回头怒视赵元亮,赵元亮却淡淡一笑道:“诸葛亮请刘备登基,何过之有?”齐王见他承认不是真,顿时扫了兴,也无心情再游街,立刻喝令道:“回宫!”队伍调头向皇宫而去,高昂追在旁边大声喊道:“殿下,请尽快回齐州,尽快和皇甫无晋开战,我们的军队拖不起啊!”如果说了赵元亮是扫了齐王的兴,那么高昂就是碎了他的梦,他心中更恨高昂,恨不得一刀宰了他,他冷冷看了高昂一眼,用金剑一指他,对周围亲卫咬牙道:“下次再让我看到此人,你们谁也别活了!”齐王的车队毫不回头远去,高昂失落地站在路边,长长叹一口气,他始终不懂齐王为什么看不清楚形势,几十万大军的亲人都是皇甫无晋手中的人质,如此,怎么可能让士兵们为他卖命,难道仅仅放纵士兵们去抢掠,就可以缓解士兵们思念亲人吗?高昂陷入深深的困huo中,他真的看不懂齐王为什么这样mi恋信阳,竟然还想在信阳登基,不明白啊!齐王一路都沉默不语,他真不懂返回齐州的重要吗?也不是,他很清楚他的士兵们都是齐州人,甚至出现了逃兵,这些他都知道,只是他已经没有了勇气。他不止一次考虑过,如果化败了怎么办?如果他被皇甫无晋击败,他还能保持今天的地位和荣耀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将一无所有,他将失去信阳,失去生命,他的儿子和女儿也将像赵王的儿女一样被毒死。他的顾虑越来越多,勇气也就越来越少,信阳的繁华和占领京城的虚荣在一点点消磨他的斗志,他希望维持现状,不敢去东郡和皇甫无晋决战。他就像一只鸵鸟,将头埋进沙土中,他不想听到关于皇甫无晋的任何消息,只要皇甫无晋还在东郡,他就怀着一丝侥幸,他们就会永远这样对峙下去。时间越向后拖,他的勇气也就随之慢慢消亡殆尽,这是人xing的怯弱,不敢去面对现实,现实也就成了他最大的忌讳,他选择了逃避,皇甫无晋、东郡这些词,他根本不想听到,他所思所想,就是他能几时登基?他是信阳之主,他住在从前父皇的皇宫内,他是这座皇宫的主人,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他就活在这个梦中。“殿下,登基之事,让臣等开始筹备吧!”还有赵元亮这些替他编制美梦的人,他们mo透了齐王的心思,为了自己的利益,怂恿齐王尽快登基。“可以,孤答应筹备,你们去办吧!”这就是人xing的弱点,忠言逆耳,美言舒心,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逆境中奋发,最后做成大事,大部分人都是沉沦。?????????????????????????????????????????????????????????????????????????????????????????????????????????????????????????????????????????????????????????????????????????????????????????????????????????????????????????????????????????????十月二十日,姬焕的军马水师抵达偃师,千艘战船、五万大军,火炮轰垮了偃师县城,两万偃师守军在大将赵明阳的率领下投降了姬焕的军马,而南线十万姬焕的军马也进入京兆府,陆浑、兴泰、伊阀三县先后投降姬焕的军马。信阳城内局势一片混乱,粮食暴涨,治安日益恶化,白天也出现了成群军队打家劫舍,大量民众逃离京城,从前百万人口的京城已经下降到不足三十万人,商店倒闭,酒楼关门,大街小巷一片萧条。而军队也军心涣散,原本罗傋许诺的种种美好诺言“打回家乡去!,“按军功升赏!,等等,也随着二十万姬焕的军马*近信阳而烟消云散了,军心低mi到极点,就俨如病如膏肓开始溃烂一样,越来越多的士兵成为逃兵,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寻找各种机会逃跑,仅仅五天时间,十万大军便已缩水成了三万人。而就在齐军即将最后崩溃的时刻,紫薇宫内却格外热闹,三十几名大臣拥戴齐王齐王正式登基,齐王拜祭了太庙,拜祭天地,登上紫薇殿,成为大宁王朝新任皇帝,他将三十余名大臣全部分封为shi郎尚书等高官,但他甚至连刻印的人都没有,只好命人去印刷坊,请印刷雕刻师用木头雕刻官印。而让齐王万岁沮丧的是,次日上朝,三十五名大臣只剩下五人,其余人踪迹皆无,他们要的就是一个官职,已经得到了,就没有必要再陪同齐王殉葬。齐王孤零零地一人坐在大殿之上,宦官、宫女、shi卫,一个人也没有,齐王倍感凄凉,他深深体会到了兄长赵王最后时光的感受。~~~~~~~~~~~~~~~~~~~~~~~~~~~~~~~~~~~~~~~~~~~~~~~~~~~~~~~~~~~~~~~~~~~~~~~~~~~~~~~~~~~~~~~~~~~~~~~~~~~~~~~~~~~~~~~~~~~~~~~~~~~~~~~~~~~~~~~~~~~~?????~~~~~~~~~~~齐王的待遇最终也跟赵王一样,被姬焕给送道了碧仙宫附近,哪里由他为这些亲王修建的住所,虽然没有原来的王府大,也算是一家豪华的地方啊,只不过他们这些亲王自此以后没有权利罢了。太皇太后对于姬焕的作法也是很赞同的,当年天启帝姬昌就是因为杀孽太重,以至于大康四分五类啊,幸好,有姬焕在,否则大康三四百年的王朝既有可能就这样完蛋了。试想当初太祖皇帝是如何打下天下的,再想想他们这些不肖子孙的作法,太皇太后,都替这些孙子赶到耻辱啊。楚王、吴王闻到了齐王的下场,心里不由的赶到悲哀,先帝留下的基业他们这些兄弟最终还是没有保住啊,他们想要依靠手底下的兵马跟姬焕抗争的话是不可能的,还如不明智一点,早点投降呢?省的让百姓遭受苦难了。随着楚王及吴王的投降,大康除了几个叛乱的州郡之外,其他的地方都落到了姬焕的手中去了,此时的他才能算是大康名义上的皇帝,然而众人劝他称帝,却是被他阻止了,此时的时候根本不适合称帝,大康此时可谓是内忧外混啊,若是不能迅速的解决的话,他日大康也不可能长治久安的。楚王投降了,楚王手下的军马却是一部分被申国舅等人带着离开了大康,他们乘坐着早就准备好的大船往南边而去了,似乎是准备开荒去了,或者准备再东山再起吧,申太后也被他们呢挟持了,毕竟有了太后这一张牌,他们倒是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额的麻烦啊。“让他们去吧,孤现在没有功夫来收拾他们。”姬焕听到那个消息之后,说道,他现在的任务就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