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尔要塞。
这座承担交通枢纽的堡垒,已经完全落入莎赫扎妮之手,绘制着达里波斯文的猩红色战旗,在城中的塔楼和墙垛上迎风招展。
“万能的真主胡大赐予您无尽的荣光,我们在此恭候伟大的莎赫扎妮首领!”城中的官员、教士、巴扎富商和德赫甘地主们,集体匍匐在莎赫扎妮的战马前,亲吻着地面。
“胡大保佑着正直的人们,诸位都请起吧。”莎赫扎妮笑着让他们起身。
由于绝大部分官民选择拥护萨曼王朝,所以政权交接并没有遇到难题。
莎赫扎妮让官员和教士们照常供职,宣布保护德赫甘们的土地和财产,保护城中琐罗亚斯德教徒、基督徒的宗教自由,和平而温和地进行着权力更替流程。
当然,极少数负隅顽抗的人,都受到了惩罚。莎赫扎妮下令剥夺他们的官职和土地,并将他们投入监狱,个别人甚至被公开处决。
在城堡辖区休整补充的短暂时间里。
大量的男女青壮年,踊跃参军,争抢着为他们的新主效命,滚滚而来的人潮,让莎赫扎妮的部队规模进一步壮大。
最后,莎赫扎妮又任命驻防的最高军政长官,拨出部分兵力守备,并修缮城中的军事防御和公共设施。
休整数日,莎赫扎妮率部开拔,继续向东南方向挺进。
沿途,费拉卜儿(Firabr)、扎姆(Zamm)、阿赫斯萨克(Akhsisak)、喀里夫(Karif)、纳维达赫(Navidah)等城池,各自为战,互难支援,并且守备力量也都较为薄弱。
莎赫扎妮的军队,则有条不紊地攻城拔寨。每到一城,就设立攻城营地,打造云梯和攻城设备,组织攻坚部队占据城池。
……
箭雨、飞石和燃油笼罩着城寨,震天的喊杀声和军号声响彻云霄。
萨曼军的常备攻城部队,在箭牌和壕沟的掩护下,快速迫近城墙,又在弓箭兵的掩护压制下迅速攀墙,逐渐控制各座门楼、箭塔和瞭望塔。
守城的喀喇汗军队,经受不住这种猛烈的攻势,丢盔弃甲,节节败退。他们向城内退却,但无奈萨曼军已经从城门杀入,形成合围网。激烈的交战后,喀喇汗守军不是被杀,就是跪地投降,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能杀出血路,逃之夭夭。
这时,附近的喀喇汗堡寨据点,派遣小股援军前来增援。
但是,在半路的丘陵高坡背后,重甲具装的萨曼宫廷女卫兵们,突然借助战场地形的掩护,冲杀而出。她们如同燃起的烈火,凶猛吞噬着喀喇汗部队,在经过数轮集合冲锋后,就将喀喇汗援军们击溃歼灭。
最后,莎赫扎妮的赤红色军旗,插在了被占城池的塔楼之上。
……
这种场景,在阿姆河沿岸的战场上,不断地上演。
喀喇汗的部队,分散在各座城池、村庄和据点中。这些部队本就是喀喇汗的留守偏师,各支部队的指挥官,相互之间也多存有猜忌,谁也不服谁。这种局面,根本聚合不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因此,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莎赫扎妮一路高歌猛进,沿途的各座喀喇汗城市郡县,也就沦为萨曼政权的囊中之物。
莎赫扎妮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命令修复完善沿途的驿站(Caravansarai),将赞沙赫尔的军政制度移植到新并的土地,并分别派遣兵力守备,以构建起严密的物资补给与军情传递系统。
她的部队仍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并且及时补充了战斗的减员损耗。
又过数日,莎赫扎妮的大军已经迫近铁尔梅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