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日在东瀛 > 第十六章 孙策的犹豫(第1页)

第十六章 孙策的犹豫(第1页)

“你们说……这朝廷那边打算任命我继续留在袁公这边作为内应,暂时蛰伏袁氏麾下,设法获取信任,以待将来时机有变窥时而动的做法,到底是好是坏?”

只见在此刻正捧着那封不在由竹简作书,而是改为和后世带明同款的上等金色绫锦织品诏书内容,于此反复阅览了好一会儿的面容俊秀少年,在抬头望向了面前那些昔日作为自己父亲老下属将领+一众兄弟+挚友那边问话之时,这位时年尚且还未满十八岁的将门后起之秀,如今却是发自内心的对于自身未来感到了些许迷惘……

少年的名字不是他人,正是当世大汉破虏将军乌程侯的长子,现任孙氏家主孙策孙伯符。

至于对方这会儿的心中迷惘,倒不是不想上交玉玺这事。

现在身上‘连个侯位都没有(孙坚那个乌程侯侯位被孙策让给四弟孙匡了)’,手底下那些老爹旧部,也仍被把握在袁术手中的一介光杆白身将领,还没有那个资格与理由,去拒绝目前已有复兴之势的朝廷要求。

因此玉玺自然在朝廷的诏书传到对方手上后不久,他便在‘至交好友周瑜(事前被其在朝中任职的叔父周忠有写信拉拢)的一阵劝说’下,仅仅犹豫了片刻便将那块传国玉玺交给了郑玄,任由对方献给朝廷充作江东孙氏的示好。

眼下最令对方感到犹豫不定的事情,只是单纯对自身未来到底是要跟朝廷混,还是按照原本的父辈想法,试图寻找时机留在江东割据一方天地,以图天下有变的两种行动方针,究竟要采取哪种才好而已……

说起这位江东小白板孙笨……啊不对,是江东小霸王孙策在史实上的为人表现,那可真是一副‘有类父弟’的经典形象。

倒不是在说他武力值方面上多么强悍————毕竟真要谈论这个的话,孙策那位在后世亲自充当大号经验包,全靠一己之力就把张辽送进武庙里的孙十万好弟弟,根本就不能算进这个对比行列之中。

孙策这人‘有类父弟’的具体表现,当然是孙氏一族一脉相承的‘背刺盟友’这点。

这事如果真要细究源头的话,还得从他那位‘在191年4月的两年前就已经挂了的老爹孙坚(不是穿越者不想顺势捞人,而是当时处于董先森监控下的对方无力驰援,以至于他虽能够在今年抽出功夫救得了在鬼门关前走过一趟的曹嵩,进而使得徐州人民暂时免遭被丞相屠城危机,但却救不了当时在攻打荆州的孙坚)’开始说起。

那位打小就在故乡里有【轻狡(轻浮狡诈,不是啥好人)】之评价的孙文台,本身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基层爬上去的‘寒门甚至庶族黔首武将(孙坚老爹就是个在当地卖瓜的瓜农,所谓孙武后人的名头,不过是后来的孙策孙权给自己祖上贴金的做法罢了,和后世老朱一度动过给自己祖上贴金去跟朱熹攀亲戚的念头,以及努尔哈赤曾考虑过自称满族祖先是黄帝第一百零九个儿子后代的想法如出一辙)’,都会得上相似的通病,其性格为人和隔壁西凉的董先森几乎如出一辙。

也就对方在武力方面上比只会常年欺负羌胡人虐菜,连个黄巾农民军都打不下来的董先森水平更高。

而且常年在江东水乡蹉跎的时间,没有一蹲西凉就是几十年的董先森那么久,自身戾气相对没有董先森对大汉朝廷的态度那么恶劣而已。

不过在为人狡猾程度以及喜欢使用直白的暴力方面上,这两位在黄巾起义时就曾于凉州有过共事经历的前同事后对手,但确实在这方面上可以说是惺惺相惜,臭味相投。

先是以【坐无所知(无能罪)】的莫须有罪名,把荆州刺史王叡给骗开城门当场逼死,想要在眼见着汉末乱世的混乱景象从对方手中一口气谋夺荆州之地。

后来又假称自己病了,还‘故意找了帮跳大神的神棍,把自己生病的虚假情报传的天下皆知(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然后忽悠当时的南阳太守颍川士族张咨过来接收自己的部下。

结果在上当没想到孙坚这个乡毋宁套路如此之深的张咨,带着五六百人到那打算接手部队时,就被孙坚从病床上跳起来当场宰了对方……

而孙坚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

就是很直白的想要南阳这块地盘,于是便不顾及对方的任何地方经营关系以及颍川士族声望,像隔壁的董先森一样说杀就杀,以为这样就能把南阳这块连袁术都不敢硬碰的肥肉一口吃到肚子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