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仅改变了空气流过垂直尾翼的角度,还减慢了气流的速度,从而削弱了飞机保持航向的能力。
这说明,支架给飞机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超过了雷达天线本身的影响。
对于非航空领域的朋友们来说,这样的结论可能听起来有些出乎意料。
但在空气动力学的世界里,细微之处常常决定成败。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许宁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直接将雷达阵面与机身相连,让天线自身承担支撑功能。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对航向稳定性的干扰和阻力,还能扩大雷达阵列的面积。
此外,在侧视天线顶部添加一个“帽子”形结构,可以安装前后方向的天线阵列,实现全方位覆盖。
虽然这种方法仍会带来一些影响,但通过增加两片腹鳍就能有效抵消这些影响,而无需大幅改动飞机的整体结构。
这个研发灵感来源于漂亮国E-737预警机的“楔尾”天线,是对传统平衡木天线的重大升级。
考虑到运8飞机的承载能力较大,能够轻松应对额外的重量,采用新研发后,不仅能显着提升性能,还能为飞行员提供更好的操作体验。
毕竟,预警机的操作难度众所周知,任何改进都是宝贵的。
王学意仔细研究了许宁草图上的新方案,认可了其相对于传统平衡木结构的优势。
对于电子工程师而言,主要天线的形状基本不变,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优化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研发。
这个新颖的构想引起了王学意的兴趣,并证实了许宁在预警机研发方面的深厚准备。
许宁放下手中的笔,拿起茶杯轻抿了一口已经不太热的茶,语气温和地说:
“刚才说的那些,更多是基于经验的判断。如果要真正评估项目的可行性,还需要进行更为精确的数据分析。”
他确实没有直接参与过传统预警机的开发,但在前世曾协助601研究所研究长航时无人预警机。
无人机不需要考虑载人空间,因此在研发上可以更灵活,比如更容易安装共形天线阵。
对于有人驾驶的飞机平台,他也有一些研究经验,甚至曾经预测过E-737预警机的飞行性能。
现在回想起来,他有些遗憾当初没选择运8平台,那样会减少很多麻烦。
“我们得开始准备可行性论证了,等时机成熟,就正式提交项目申请。”
王学意听到关于运8平台潜力的确认后,显得非常高兴。
他一边整理手稿,一边对许宁说道:
“小许同志,你不是我们电科集团的成员,咱们得公事公办。预警机项目还在起步阶段,我不能要求你无偿工作。所以,小罗。”
一直在旁边安静听着的罗群立刻回应:“到!”
王学意接着说:“让你们14所以国睿科技的名义发布一个招标公告,针对飞机平台的气动与结构性能分析,小许可以代表他的课题组投标。
这样既不会让航空系统的同事吃亏,也符合程序。”
罗群看着许宁,眼中既有敬佩也有羡慕。
通常这类前期工作都是内部安排人员完成,顶多给点额外奖金,哪像这次还专门走招标流程?
喜欢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