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为祖国造大船 > 第325章 新的思考方向(第2页)

第325章 新的思考方向(第2页)

记录完毕后,他抬头环视一圈,补充道:“在我们结束会议之前,我还有一件事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尽管每个俄易斯航空企业都是独立参与这次春洲航展的,但考虑到苏霍伊集团的规模以及波戈相在其中的地位,他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领队的角色。

毕竟,过去几年中,苏霍伊与华夏的合作最为频繁,交易量也是最大的。

因此,当他说有话说时,在场的人们都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

“你们是否注意到,这次航展中,所有华夏军工单位都以同一个名义出现?我问了随行的翻译,正式名称是‘华夏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经过戈相这么一点拨,会议室里的人都开始回忆起自己今天遇到的华夏工作人员。

莫辛第一个反应过来:“确实如此,他们的制服统一,工作证的研发也很相似。”

布拉托夫则更快地抓住了关键:“所以,他们是通过一个专门的公司来处理所有的军贸和技术合作?”

“正是如此。”

波戈相见有人理解了他的意思,显得更加激动:“不得不说,华夏人在商业策略上的确有一套。

他们不仅复制了我们之前的体系,还进行了企业化改革,同时保持了研发和生产机构的分离。”

“这些年下来,我们都清楚,即便我们这些研发局和工厂披上了企业的外衣,但我们并不擅长市场化的操作。在市场上各自为战,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这番话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共鸣。

以前,在联盟时期,武器出口由对外贸易部下的专业部门负责管理,一切井井有条。

然而,1991年后,随着苏连解体,这些原本专注于技术工作的研发局和研究所突然被推向国际市场,缺乏准备的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实。

现在,看到华夏同行的做法,波戈相和其他人似乎找到了新的思考方向。

几乎没人真正懂得如何做生意、谈判、签署合同或完成交付等商业活动。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像米里直升机厂和苏霍伊航空集团这样的企业,凭借着性价比高的产品,勉强维持着基本的运营。

相比之下,雅克夫列夫、伊留申和卡莫夫等企业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找不到买家,这些企业的困境已经到了连员工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地步。

“波戈想说得对。”

洛兹科带着一丝无奈说:“伊留申研发局的员工已经有多年没有拿到全额工资了。尤拉索夫同志费尽心思才让团队不至于解散。”

安保烈·弗拉基米罗维奇·尤拉索夫,曾是伊尔76和伊尔78的总研发师,现在则是伊留申的领头人。在场的人听到这里,都不由得心情沉重。

尽管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但对于这群曾经辉煌的人来说,仅仅生存下来远远不够。

“所以,波戈相同志,你刚才提到的非正式提议是什么内容?”终于有人打破了沉默。

“我想我们可以借鉴华夏的模式,成立一家类似于工程总局的企业,召集一批专业人士来专门处理航空装备的外贸事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