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4、追光者 > 第166章 平叛西南脉络(第1页)

第166章 平叛西南脉络(第1页)

西南地区有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西部以及西藏东部等,众多的少数民族聚集地。

汉昭帝元年,西南地区二十四邑夷民反汉。汉昭帝派遣水衡都尉吕破胡率军平叛,迅速将叛乱平息。

始元四年,再次起兵反抗。这一次吕破胡行动迟缓,致使益州太守被杀,还死伤了四千多人。

随后西汉又派出王平、田广明领大军出征,还调句町侯毋波的亲兵武装配合,捕斩夷民三万余人,虏获牲畜五万余头。从此稳定达五十余年,句町侯毋波也因功劳被封为句町王。

明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出傅友德、蓝玉等人率领大军南征云南,顺利平定云南,并将其纳入明朝版图。

到了万历时期,明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至于土司势力逐渐膨胀,出现了叛乱的情况。

到了清朝乾隆时期,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下,大小金川地区的土司势力不断壮大。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凭借武力夺取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并攻击明正土司,严重破坏了西南边疆的稳定。

莎罗奔是金川地区土目嘉勒塔尔巴的庶孙,在康熙六十年,莎罗奔被委以副长官司职衔,管理大金川驻牧事务。雍正元年,莎罗奔被授大金川安抚司职衔。他通过政治联姻,将女儿分别嫁给小金川土司泽旺和巴底土司纳旺,以此巩固自己的势力。

莎罗奔攻占明正土司的鲁密章谷是内地通往西藏、青海、甘肃等藏族地区的咽喉与桥梁地带,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这里还是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掌控着丰富的物资流通资源。莎罗奔的这些行为严重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和西南地区的稳定,因此清朝政府决定对他进行清算。

乾隆十二年,清廷出兵征讨大金川。莎罗奔率藏族兵民,凭借当地易守难攻的地形和坚固的碉楼,奋勇反击,凭险抵抗。清军久战不进,先后派去的纪山、张广泗、讷亲等将领率领的军队都未能取得胜利。

乾隆十四年,清廷再遣傅恒及岳钟琪前往督师,双方仍相持不下。由于岳钟琪与莎罗奔曾有旧交,在岳钟琪的劝说下,莎罗奔最终在其营中投降,发誓不再反叛。乾隆帝为笼络人心,下诏赦免了莎罗奔的罪行,仍让他担任土司一职。此后,因年老,莎罗奔由侄郎卡主土司事。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家土司合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联合反清,阿尔泰调解无果。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大小金川冲突不断。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朝政府向金川进兵。

第二次金川之役开始。同年董天弼和阿尔泰被革职。次年,桂林率军攻击木城受挫,参将薛琮部被包围,桂林没有驰援,致参将薛琮以下三十余人阵亡。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温福战死。

随后,乾隆派阿桂为定西将军,增兵金川。经过多次血战,清军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七千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大小金川地区的男子普遍勇猛,自小习武,12岁以后的男子个个善武,擅长击刺之术,背二三十斤重物登山越岭如履平地,作战时以家庭为战斗单位,父子兄弟一起上阵,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一旦发动进攻都是一拥而上,绝不怕死,在战斗中常常能以十数人胜百人,让清军望风而逃。

当地修筑了大量坚固的碉楼,易守难攻。清军进攻时步步仰攻,殊为费力,而且越靠近对方越难以进攻。

虽然土地贫瘠,但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对内休养生息,开疆种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维持军事行动等。并且大小金川所在的嘉绒藏区东连成都,西连西藏,北连西宁、青海,南连云南、贵州,是西南经济的生命线,内地的粮食物资、藏区的茶马贸易等都需要经过此地区,在经济贸易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清朝对土司地区的贸易往来进行严格的限制等政策,触及了土司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矛盾。土司们认为自身利益受损,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不满和反抗情绪。

大小金川土司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野心不断膨胀,开始不断扩张领土,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再满足于原有的统治格局,想要获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逐渐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嘉绒地区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土司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统治基础。长期以来的土司制度使得他们在地方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对中央政府的统治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中央的过多干涉。

大小金川地区的土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资源,不断进行势力扩张。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在乾隆十年(1745年)袭击小金川,夺取了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乾隆十二年(1747年),莎罗奔又出兵攻打革布什乃及明正土司等周边土司。这种频繁的武力扩张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政治秩序,对清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构成了直接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土司在其辖区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同“土皇帝”一般,一切山川、河流、土地、牧场等都归其所有,对境内的农奴甚至有生杀予夺之权。这种高度的自治和独立性,使得土司们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逐渐脱离中央政府的管控。

大小金川位于今四川省西部,是内地通往西藏、青海等地区的纽带和咽喉。其地理位置十分关键,一旦土司叛乱势力坐大,不仅会阻断内地与藏区的联系,还可能影响到整个西南边疆的稳定,对于清朝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果清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地镇压大小金川的叛乱,其他土司可能会纷纷效仿,导致西南地区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这将对清朝的统治造成更大的冲击。

乾隆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十分重视国家的统一和“国体”的尊严。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行为是对清朝中央权威的挑战,若不加以严厉惩治,难以彰显皇威,也无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尊严。

小金川地处川西嘉绒藏族地区,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东连成都平原进入川西汶川县,南接雅安地区,北接川西高原,是内地通往西藏、青海、甘肃等藏族地区的咽喉与桥梁地带,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现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县和小金县。这两次平叛战争持续时间长,战况惨烈,被列为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对维护西南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乾隆平定西南后,朝廷派傅恒、阿桂等官员治理。他们使西南地区社会稳定,叛乱平息,百姓安居。

贸易繁荣,茶叶、药材、木材等特色物产大量运往内地,内地的丝绸、瓷器、铁器等商品也流入西南。

云南的普洱茶深受内地消费者喜爱,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如铜矿、铁矿等,促进了当地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建设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业产量,保障百姓粮食供应。还修缮道路和桥梁,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在一些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修建城墙和军事设施,增强了地方的防御能力。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促进了各民族和谐共处。

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二野战军解放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四省。但随后匪患严重,西南军区展开剿匪行动。

第一阶段进剿大股土匪,四川驻川部队肃清重要交通线及富庶地区匪患后逐步扩展;贵州军区确定剿匪策略,调入其他部队参与剿匪;云南军区成立剿匪委员会,对多地股匪重点围剿;西康解放军打击围攻县城的土匪后分区清剿。

第二阶段清剿残匪,西南军区依靠各族人民,肃清分散隐蔽且混入基层政权和群众团体、挑拨民族关系的残匪。最终,西南地区军民取得剿匪胜利,社会秩序恢复,经济恢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喜欢历史追光者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历史追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