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4、追光者 > 第196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1页)

第196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1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1856年,英国和法国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组成,背后还有美国和俄国的支持。

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事端。“亚罗号”是一艘中国商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广东水师在查捕海盗时登船搜查,英国以此为借口,指责清政府侵犯了英国的领事裁判权。

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参与英国发动的战争。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传教,被广西西林县地方官员处死,法国以此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占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内容。

在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同时,沙俄出兵中国东北,以“调停有功”为由,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清朝的腐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也影响了列强在华贸易。列强企图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满足其侵略要求,并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僧格林沁参与的战争主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时,咸丰皇帝带着后妃、王公大臣等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当时跟随咸丰皇帝一起走的有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太后)以及慈安太后等。由于是仓皇出逃,主要携带了一些便于携带的贵重物品如金银细软等,还有象征皇权的印玺等重要物件。随行人员还有王公大臣如肃顺等亲信近臣。众多的太监、宫女也跟随一同出逃,以保障皇室日常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宫廷礼仪等事务的运转。

咸丰帝于9月22日清晨从圆明园出发,经海淀等地向热河方向逃窜。他们出逃时十分匆忙,甚至没有进行周密的安排。一路上风声鹤唳,由于担心英法联军追击,他们选择较为隐蔽和快捷的道路行进。

在出逃途中,由于消息传播快且混乱,沿途百姓很多都不清楚情况。在经过一些城镇村庄时,一开始确实出现过敲门无人应答开门的情况,因为百姓害怕兵乱等危险。

到达热河后,当地官员等进行了接待安排。以肃顺等大臣为首积极筹备物资、安排行宫等事宜来安顿皇室一行。

热河地区的一些驻军也加强了安保等工作,保障咸丰帝等人的安全。在热河期间,咸丰帝身体每况愈下,朝廷的一些政务开始通过与北京留守大臣的通信等方式进行处理。慈禧等后妃也在热河行宫逐渐安顿下来,等待局势的进一步变化。

咸丰帝一直忧心忡忡,不久后就去世了。这次出逃给清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他们都逃走了,僧格林沁留守京城,僧格林沁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普通台吉家庭,是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第二十六代孙。年少的僧格林沁因仪表过人被选中,于道光五年,他历任御前大臣、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

僧格林沁受命督办京城巡防事宜,与太平军多次交战。他采用水攻等战术,历经两年,大小数百战,最终在连镇歼灭太平军,生擒林凤祥;在冯官屯再次使用水攻,迫使李开芳等人投降。此役让僧格林沁威名震于海内,与南方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齐名,并称“南曾北僧”。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时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攻克广州后,企图继续北上进犯,以武力胁迫清政府满足其一系列不平等要求。

1859年英法联军舰队气势汹汹抵达大沽口外。他们无视清政府规定和国际惯例,进行武装挑衅,妄图再次以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北方的海防大门。

僧格林沁督军坚决抵抗。清军利用大沽口的防御设施,充分发挥军事智慧和勇气。在战斗中,清军英勇作战,成功击毁英军战舰三艘。给英法联军造成了沉重打击,英军死伤达四百六十四人,英海军司令何伯也在战斗中受重伤。在清军的强力反击下,英法联军军舰最终撤走。

这次战役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法联军的嚣张气焰,暂时延缓了他们北犯的步伐,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但英法联军不会善罢甘休,第二年,英法联军再次进攻,僧格林沁在张家湾、八里桥等地与敌军交战,但最终战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让清政府内部在对待英法等列强的态度上产生了更多的分歧和争论。

僧格林沁奉命追剿直隶、山东一带的捻军。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军引诱至山东曹州高楼寨,陷入重围。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受伤落马后藏在麦田里,被捻军张皮绠斩杀,终年五十五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捻军不是太平军。捻军是反清农民武装势力。而太平军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军事力量,有组织和政治目标。捻军和太平军有过合作。1857年赖文光的西北太平军和张宗禹部的捻军结合,继续反清。

僧格林沁是被捻军小兵张皮绠斩杀。同治四年,捻军将僧格林沁引诱至山东曹州高楼寨并设伏,僧格林沁被包围。5月18日晚,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逃至曹州西北的吴家店时受伤落马,藏在麦田里,被张皮绠斩杀。张皮绠后来隐姓埋名,但数年后因酒后失言暴露身份,被清廷抓获并处以凌迟处死。

僧格林沁被称为“国之柱石”,与曾国藩合称“南曾北僧”。他的死令清廷上下一片震惊,同治帝命侍卫驰驿迎接其灵柩到京城,奉上两宫皇太后亲自祭奠,赐予治丧费用,在忠祠祭祀等。

僧格林沁忠良朴实,治理军队公正廉洁,部下对其较为信服。也有一些争议,比如对太平军俘虏手段残忍。随着他的战死,清朝满蒙势力失去了重要的军事统帅,清朝的军政大权逐渐落入汉人手中,中央集权也进一步衰弱。

僧格林沁是晚清时期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将领,他有辉煌的战绩。八里桥之战中,清军与英法联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据统计,清军伤亡惨重,约有三千人阵亡。而英法联军方面,法军死亡3人,伤17人;英军死亡2人,伤29人。

八里桥之战是一场冷热兵器的时代性对决。这一战役的失败使北京城的防守处于真空状态,为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开通了道路。

八里桥之战发生于1860年9月21日,英法联军获胜后,继续向北京进犯。10月6日,英法联军开始进攻圆明园,10月18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攻陷大沽口,进犯天津。清政府派怡亲王载垣、尚书穆荫等与英法谈判。

9月17日,英法代表巴夏礼等人在通州谈判时提出到京后觐见皇帝并亲递国书的新条件,中方代表载垣等人认为此举狂妄,9月18日,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

10月6日,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帝的重要行宫和皇家园林,成为了英法联军掠夺和破坏的目标。法军向圆明园发起进攻,傍晚攻至圆明园大宫门。管园的20多名技勇太监拼命抵抗,但寡不敌众,首领太监任亮等人以身殉职,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晚上7点,法军攻占圆明园。

10月7日中午,英军特使额尔金与司令到达圆明园,英军也开始参与抢劫。英法士兵在园内疯狂抢夺文物,丝绸库被打开,一车一车地运走名贵的丝绸刺绣。

士兵们为了抢夺宝物互相扭打,把宝石、珍珠等放在身上各处,甚至为取下镶在家具上的宝石用斧头砸坏家具。

10月8日晚上,法国士兵在营地中私下出售和交换抢来的物品。

10月9日,法军利用各种工具携带抢劫来的宝物撤离圆明园,英军仍继续抢劫。

喜欢历史追光者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历史追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