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越军嫂在七零 > 第52章 地头学习小组(第1页)

第52章 地头学习小组(第1页)

割完油菜以后,就进入了相对的轻松的农闲时期,每日除了除草、施肥,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有机肥,不过并不多,都只能用在水稻和小麦上。

像棉花的生长过程中,因为没有农药产品,就会长很多的虫,需要人工到田里捉虫。而棉花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到了七月底八月上旬还需要人工掐尖。

摘除顶心,让养分更多的运向果枝,供应结实器官,减少无效果枝,也就是增加棉花产量。

天最热的时候,也是最忙碌的季节。

八月开始要割水稻,同时也要摘棉花了,一朵一朵,雪白雪白的,一直要摘到10月中旬,这之后将棉花梗拔掉,晒干分摊到每个家庭,作为一年的柴火使用。

这个时候没有煤气、天然气,只有煤,但烧煤这时候农村还挺少。

不用上山砍柴,对普通的村里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家来的时候,不用进到深山去捡柴。

农闲时期,村里的扫盲教育就要继续捡起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全国上下浩浩荡荡的扫盲。

也就是这几天,叶晚晚才知道有这么个“地头学习小组”,据说还有“工坊学习小组”、“妇女学习小组”等等之类的。

这教学的工作还是知青青年帮忙负责的,结合场景来教学的,只有这种方式效率才高一点。

我国脱盲的标准是:

干部和工人识两千日用字,能够能阅读书籍报纸,能写简短的书信报告;

农民认识一千日用字,大体上可以阅读书籍报纸,能记账写收据等。

这对于大字不识的种地人来说,简直太困难了。这也是年年持续扫盲,前些年险些搞不下去,硬逼着人们死学,学习的人员年纪大小不一,差点把人逼疯。

后来实践过程中一点点摸索调整教学,再加上有推广的影片启发,大多就用实物教学引导,类似于看图学字,这才让大家感兴趣。

村子里现在九个知青,他们内部有学习讨论会,会排班轮流负责各学习小组,确保每天认识几个字。

重复的讲,听的多了,总能记住一点。

下午刚到田地忙了大概两小时,然后就把田里的人聚齐起来,到嗮谷场周边,在那边竖起来一块黑板,上面写着三个字:晒谷场。

叶晚晚大致看了一下,将近上百号人,堪比小型演讲的观众了。

找了个靠后的地方,叶晚晚就好奇旁观学习的场景。

今天负责教课的是谢军,教的很认真,而且很会调动气氛,让大家在玩笑中记下这三个字。

同时还一笔一划的演示,大多人就跟着用手比划,有的寻了树枝在地上写。

全程谢军很耐心,有问必答,还能给大家讲经典故事,可以看出他的学识基础很不错。

后来几天,叶晚晚每天都来参加,基本上大家的授课方式都听了一遍,最让人不舒服的就是王莉的教学,气氛最死沉,讲完就完事了,根本不管学习的效果,感觉是被硬拉上来凑数的。

当许燕和张元枝上课的时候,叶晚晚很捧场,相比于之前的低调,这个时候会主动回应,简直像个托一样。

后来根据学习的效果,大队长调整了扫盲老师的选择,筛选了五个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