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成化十四年是真实的吗 > 第66章(第2页)

第66章(第2页)

唐泛就道:“福如既死,殊无实证,此事不足为外人道也,她叔父那里,倒是还可以留意一下。”

意思就是既然福如已经死了,证据湮灭,这事儿就算是翻篇了罢,以后有进一步的佐证咱们再说也不迟么。

汪直不耐烦道:“行了行了,别总用你文官那一套来揣测我,我做事跟你不一样,也用不着你来教,自从摊上你之后就没好事,要不是凭着贵妃对我的信任,这事儿我还真就没那么容易过关了!”

唐大人默默无语地听着他吐槽,心说一开始也是你先找上我的啊,现在说得我跟扫帚星似的。

过了一会儿,汪直见唐泛没有答话,也觉得有些无趣,就道:“太子殿下让我给你转达一句话。”

唐泛一怔:“愿闻其详。”

汪直道:“人竞chūn兰笑秋jú,天教明月伴长庚。”

唐泛顿时笑了。

汪直狐疑:“你们在打什么哑谜?”

上次因为元良的死,唐泛与太子有过最后一次的会面,他很担心元良的事情会对太子造成心理上的yīn影,担心一个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储君会因为这件事而心怀怨愤走向歪路。

所以当时他借故说起古人的一些掌故,希望借以告诉太子,不要因事废志,这世间纵然有许多不公与黑暗,却也有更多的人心怀善念,在尽自己的努力,将天下往正轨上引,只是因为小人喜欢结党,喜欢报复,喜欢损人利己,而君子严谨持正,不肯像小人那样去行事,才会显得好像这世道小人比君子多似的。

唐泛希望太子不要因为元良的事情,就觉得世间一切没有公平,确实必须通过见不得光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当时太子伤心元良的死,没有对唐泛的话作出太多的反应,而唐泛也不是太子的老师,他甚至没有教导太子的资格,只能借着那个机会,尽自己的微末之力罢了。

没想到太子竟然还记得此事。

人竞chūn兰笑秋jú,天教明月伴长庚。

这是苏东坡的诗句,又何尝不是太子在以诗言志,对唐泛当日的进谏作出的回答?

最妙的是,那下半句蕴含的中正平和与博大胸襟,正好是对上半句的完美阐释。

不是满腔愤懑激昂的回复,也不是对唐泛敷衍了事,故作姿态。

想必小太子为了这个回答,也没少深思熟虑。

许多人对如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朝廷有多失望,对未来的太子就有多大的期望。

唐泛没法形容自己听到太子的回答时,自己内心那种欣慰的心情。

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跟汪直冒着得罪贵妃的风险帮着隐瞒元良的事情,避免牵扯到太子身上,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个普通人满怀仇恨,走歪了路并不怕,充其量也就是跟韩晖一个下场,但如果一位君王也满腔愤恨,那么倒霉的就会是天下生灵了。

反过来说,一位心中始终宽容,胸襟始终博大的君主,却会是大明之幸,天下之幸。

唐泛不是一个喜欢伤chūn悲秋,多愁善感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喜欢看到死人,所以每次办完案子,虽然真凶的落网足以令人欣慰,但死者的逝去却是不可挽回的。

然而这一次,因为韩早枉死而叹息的他终于感觉到一丝安慰之意。

他将太子说这句诗的意思解释给汪直听,又道:“有如此储君,实乃社稷之福!”

汪直不置可否,他是宦官,跟唐泛这种文官角度要考虑的自然完全不同。

对他来说,太子即位那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了,眼下他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是赶紧整出点别的功劳来,将功抵过,否则就算皇帝和贵妃不追究他这次收尾不善的责任,东厂那边尚铭也会借着这件事压他一头,这是汪太监难以容忍的。

他对唐泛道:“近来江南多乱事,漠北也颇不太平,依你之见,觉着我是往南好,还是往北好?”

东宫案已然告结,以两人如今亦敌亦友的关系,只要没什么重大利益冲突,就不会彻底翻脸,是以汪直会询问唐泛的意见,唐泛倒也不觉得意外,毕竟这意味着对方对他能力和眼光的一种肯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