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之科技复兴石月河 > 第232章 为论文而来(第1页)

第232章 为论文而来(第1页)

显然,李先生这场报告会的知识密度非常大,每一个知识点展开都可以是一场内容很饱满的专题报告,所以,在李先生的报告中,主要是介绍国际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以及所面临的研究困难。

期间并不牵扯任何的数学逻辑模型和理论推演过程,而是着重关注于问题的提出和结论。例如在讲述量子场论的过程中,他就着重介绍了量子色动力学的基本理论,而在弱相互作用,他则重点介绍了最新的量子规范场理论。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水平很高的的学术报告会,量子理论在国内已经算是比较新的学科,真正合格的讲师教授不多,量子色动力学更是一个新兴课题,在石月河记忆中,规范场理论大约是十年以后,才在国内被广泛提及。

石月河很怀疑,在坐的1000多人,有多少能跟上李先生的讲述,又有多少听明白了他讲述的内容,向后推二十年,这些知识都是一门课的前言或者概述中的基本知识,可是今天无一不是陌生而晦涩的,再加上李先生华语表达能力欠缺,讲述中大量使用鹰语,要听懂他的课就更加困难。

有数的全部听懂李先生报告内容的人中,石月河要算一个,不过也就仅限于报告内容,假如进一步深入,他要完全弄懂也要花一番功夫,他虽然是物理系毕业生,但研究生阶段和工作实践中,长期从事的是应用科学、系统工程、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对于理论物理仅仅是因为作为一个物理出身的人,闲暇之时会关注一二,许多东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一位曾经的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开玩笑说,理论物理的发展脱离人类实践能力一百年,虽是一句玩笑话,但离实事并不遥远。

石月河对于八九十年代理论物理的进展还有一些基本认知,因为写论文,也查阅过许多材料,但是跨越到2000年之后,随着注意力的迁移,就越来越远离理论物理。

这也是他急于写论文和发论文的原因所在,别人可以把他看作天才,他自己很明白,不过是沾了穿越重生的光,当然,假如要他现在全身心投入理论研究,一定会比绝大多数人走得更远,不要忘了,他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科学研究中灵光一闪或者一条可行的路径,真的可以先人一步。

不过,石月河的自我定位,并不在此,理论研究他没有兴趣,完全是抱着立人设和能抢则抢的态度去做,那么抢的最佳时机就是这十几年,还是在不影响他技术争先战略的前提下。

李先生在阐述粒子理论时,介绍了夸克理论,在夸克假说提出之前,有一个基本粒子的概念。

基本粒子比原子和分子小得多,质子和中子只有原子十万分之一大小,已经是不可观测的对象。而轻子和夸克更小,不到中子和质子的万分之一。

虽然不可观测,但从理论上可以间接证明起存在,这就是矛盾所在。就像是前些天简歆和石月河的争论中简歆所说,没有数据和实验验证,就难以证伪。

三四十年之后,人类的加工极限也就是纳米级,与此同时,观测的极限也是纳米级,可这距离观测质子和中子还很遥远,更不用说夸克,那是更遥远的未来。

而且在石月河的猜想中,依据现实能力的一些猜想,未来存在被修正和颠覆的可能,科学发展过程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而是类似于量子理论所描述的,往往巨大的进步都是跃迁式的。

就以速度为例,假如基于传统能量与速度关系,星际航行将是一个伪命题,所有的生命都会在漫无边际的时间空间灰飞烟灭。于是有了折叠空间理论,有了黑洞研究,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科学发展需要想象力。

谁能想到1869年凡尔纳发表《海底两万里》时,疯子一样的胡言乱语,会在本世纪一一成为现实。

一个小时报告时间很快,报告在李先生点头致意中结束了上半段。

全场起立欢送李先生退场时,褚老已经拉着石月河和简歆从走道想礼堂后面的休息室而去。

在休息室门口,褚老自报家门,并言明已提前和房副校长预约,得到李先生认可,在休息时间见面。

工作人员不能做主,让他们在门外等候,他需要向领导求证。

房副校长亲自到门口接褚老进去,头发花白,个子不高,戴着眼镜,年龄比褚老小不少,对褚老很热情。

李先生正坐在休息室沙发上休息,当年的最年轻诺奖获得者也已年迈,精力不复当年,一个小时的高强度专业演讲,也是一件挑战体力和注意力极限的工作。

房副校长想要马上介绍褚老,被褚老拦住,让老先生先休息几分钟,他后面还有半个小时的问答互动环节。

两位物理界大牛就站在一边攀谈,房教授也是物理领域知名教授,只是他专注于天体物理,一个大一个小,他和褚老的交集不多。

当他知道褚老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一篇出自学生之手的专业论文,房先生惊讶之下,也为褚老提携后辈的精神所感动。

休息时间有限,看论文也是需要时间的。

“李博士,这位是燕上大学物理系的褚林深教授。”房教授介绍。

李道镇站起身,伸出手:“褚教授我知道,说起来该交一声师兄才是。”

两人握手,褚老说:“不敢当,当年听说过你的大名,可是没等到有机会相见,我就回国了,一晃过了二十多年,李先生现在已是享誉海外,有机会还请能莅临我们燕上大学访问交流。”

“一定,一定。”李道镇康尔答应。

几年之后,他承兑了许诺,在燕上大学做了两场专题学术报告。

褚老抓紧时间点名来意:“此次专程到科大,一个是听李博士的报告,再一个是为一篇论文,希望能等到李博士的指导。”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