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和阿史那云出了王府,随王德向皇宫而来。(_%%)四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李恪来到玄武门的实话,蓦然间发现眼前的一切对自己而言尽然是闲的这么陌生。他将目光移向了阿史那云,见她的脸色平静,没有丝毫的兴奋和不悦之态。可能跟我的想法一样吧!李恪心里这般想着。只有跟随在他身边的两个小家伙李仁和李毅则是对皇宫大内充满了好奇心。
王德领着李恪一家四口来到了甘泉宫的御书房,他进去给李世民汇报。李恪则是在门外对李仁和李毅两人又说了一半宫中的礼仪,并告诫两人不要忘记,两个孩子岁数虽然小,但聪慧,精明,李恪说的话他们都记载了心里。
而这时,王德出来对李恪说道,“皇上让殿下到书房回话!”
李恪跟阿史那云还有李仁、李毅四人走进了御书房。
四年的时间,李世民便的苍老了很多,脸上的皱纹多了,鬓角的白发也多了,而没有变化的是这间书房,依然的四年前的样子,陈设一点都没有变动过。
“儿臣参见父皇!”
“儿媳参见父皇!”
“李仁、李毅参见皇爷爷!”
李恪一家四口给李世民施礼道。
“不用多礼!”李世民轻轻的说道,随即,又对李仁和李毅笑道,“你们两个小家伙上前来,让朕好好看看!”
李仁和李毅走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端详了很久,这才欣慰的说道,“长的跟你父王很想啊!小小年纪便英气逼人,果然是我李家的好儿郎!”
“多谢皇爷爷夸奖!”李仁开口说道。
“咦?”李世民突然一惊,他没想到李仁会这么懂规矩,刚才对自己的这句谦辞,任谁的口中说出他都觉得不为过,但从四岁的孩子口中说出,他很的惊讶,看了一眼一旁的李恪,他的眼中露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情。
“李仁,你怎么懂得宫中礼数啊?”李世民向李仁问道。
“是父王叫我的!”李仁恭敬的说道。
“父王还教我们一定要听皇爷爷的话,不能让皇爷爷生气!”李毅也开口说道。
“真是知书达理的两个小家伙!”李世民被两个孩子的话逗笑了,他继续问道,“你们读书吗?都读些什么?”
“父王在叫我们读《论语》。”李仁说道,随即,他和李毅两人又给李世民背诵了一段论语里面的句子,还给李世民做出了一番解释,逗得李世民高兴不已。
跟两个孙子聊了半刻,李世民这才对李恪说道,“你做的很好啊!”
李恪知道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说的是他对自己两个孩子的教育,便没有谦虚,恭敬的回道,“多谢父皇!古语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儿臣身为他们的父王,又担任他们的老师,教授他们知识,这便是儿臣的责任,儿臣不敢怠慢!”
但是,李恪的这句话说出,李世民却是陷入了沉思。
因为,李恪的这句话说到了他心中的颇为不悦的一个问题上,那就是对李治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长孙皇后病逝已经一年了,而现在的李治已经七岁了,这一年时间里,李治便一只由杨妃照顾,但李世民也时常将李治接到自己的寝宫,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不少大臣都反对他这么做,认为他这是过多的宠爱孩子,但他不为所动,依旧将李治留在自己身边。只是通过跟刚才李仁和李毅的比较,李世民突然之间发现,李治现在即便是七岁了,但他也没有像眼前的李仁和李毅两人显得聪慧,反而表现很木讷。
所以,听到李恪刚才的这句话,他倒是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不清楚到底是将李治留在自己身边对他的好事呢?还是坏事!
“你倒是挺能说啊!”李世民将思绪收回,向李恪笑骂道,听他的语气,随是笑骂,但似乎有褒奖的意思。
“你们就先下吧,你也去见见你母妃,待会再去两仪殿,朕还向你问几个问题!”李世民也没有过多的纠缠这个问题,对李恪说道。
他是不想跟李恪在这种情况说畅谈公事!
“儿臣告退!”李恪躬身行礼,和阿史那云带着李仁和李毅两人出了御书房。
看到消失的李恪一家四口的身影,李世民默默不语。他又想思绪回到了自己刚才思考的李治的问题上,便将自己陷入了对长孙皇后的沉思之中。
长孙皇后在离世之前最后一次跟李世民说话时,她就说自己最放心不小的就小儿子李治,还望皇上能够有待于他,不要让他失去了娘亲便受了委屈。当时李世民便一口承诺,他答应长孙皇后会亲自将李治带在身边教育他,抚养他,将他培养成国家大才。而长孙皇后在听到李世民的保证之后黯然离世,这给李世民的心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他之所以将李治带在自己身边抚养和教育,也是为了完成对长孙皇后当初的承诺。可是,在经历了刚才跟李仁和李毅的对话之后,他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动摇了,他觉得李治在自己身边对他未必就是一件好事!突然之间,他心里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那就是想李治交给李恪抚养和教育。只是这个想法一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就立即被他否决,他觉得这样对不起自己的亡妻长孙皇后,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和诺言。
是以,茫然之间,李恪一家人离开御书房时,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之中,久久不语。
李恪和阿史那云带着李仁、李毅走了半柱香的时间便来到了千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