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移檄,指教生道,而渠等不聪,虽尽杀无悔。”
四月初八日晚,清军开始行动。
是夜一更,清军战船散开,战斗开始。
偷袭一路按朝鲜史料是由马福塔指挥,但看满清方面的记载,马福塔是在后压阵的。
负责偷袭主攻的,是满洲骁将鳌拜和准塔,以及步兵固山额真萨穆什喀。
真正一锤定音的,当是随后跟进的步兵固山额真萨穆什喀部。
其所率的满洲精锐加入战局后,一举杀至西北隅的江科万地方。
另外一路佯攻的清军也挂帆鼓噪而进,全面发起进攻。
明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寡不敌众,最终彻底失去对外围防线的控制权。
按建奴的记载,皮岛战役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不过从朝鲜方面的记载来看,在清军攻破皮岛后,残余明军仍然坚持反抗。
明军骑马者千余名,聚会于岛中高峰之上,决死相战,终不下来,至十三日尽为败没。
李朝实录也记载道:“汉之败卒,退保一山,清兵四五百人,仰而攻之,汉人殊死战,故清兵死者甚多,大将一人,亦中丸而死矣。”
从此可知,皮岛失守后,明军仍然坚持抵抗了五,期间还对清军造成不的伤亡,甚至击杀了大将一人。
最终,皮岛明军一万余,尽皆战没。岛上军民数万,惨遭屠杀。
总兵金日观战死,这没有异议,而皮岛总兵沈世魁的结局,则有不同法。
《明史纪事本末》“世魁即焚仓粟,携家登舟,走石城岛”。
这里可以是大谬了!沈世魁仅仅是把家眷送去了石城岛,其本人则被擒,后不屈而死。
无论清方还是朝方史料,皆可证实。
李朝实录中则记载更详细“都督使其妻子乘船避去而言曰:
‘我则当死于此”可知其以死自誓矣。’”
朝鲜王更是感慨道“有逃生之路,而效死不去,中国可谓有人矣”。
沈世魁在送走妻子后又投入作战,最终被俘虏,他宁死不降被清军斩首。
满清方面的损失,则较难统计。除了前文所列出登岛作战阵亡的名单,其实还有不少。
但由于清人修史往往忌讳伤亡情况,具体的伤亡已经难以考察,只能从各个书目中推测。
首先,清实录记载骸骨莫能辨识的阵亡人数有40人,另外还有12名中低层军官。
这当然是经过删减,实际伤亡必然大于实录所记。
第一阶段满洲八旗阵亡149人,其中护军参领2人,牛录章京3人,侍卫15人,护军校1人,骁骑校1人,护军及披甲92人,旗人8人,包衣27人。
蒙古八旗则阵亡披甲人12人。汉军阵亡27人,其中牛录章京1人,拔什库5人,披甲人21人。
三顺王下汉军阵亡72人,其中梅勒章京、甲喇章京10人,披甲人62人。以上总共260人。
但是这并非全部,因为档子末尾还记有不写入档子的字样。
所以实际损失可能远远大于记载。毕竟,能逼得满清投入一个郡王以及八旗护军精锐。
历时足两个月的攻防战役,光军官都死了数十人,清军损失绝不会少,更不用更弱的朝鲜军了。
参考崇祯二年年愣额礼等人攻皮岛,尚且损失千余。崇祯十年的皮岛之战,清军损失,恐怕更是远超崇祯二年那次。
但无论损失如何,皮岛终究是沦陷了。
明帝国也彻底失去最后一个能牵制满清的军镇,从此清军入关,再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