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追光者介绍 > 第167章 乾隆六下江南赋诗(第2页)

第167章 乾隆六下江南赋诗(第2页)

乌拉那拉皇后得知乾隆想带陈氏回宫,觉得乾隆此举有损皇帝颜面,便去阻止。在阻止过程中,乌拉那拉氏对乾隆说出了过于激动的言论,乾隆大怒,痛斥她出言不逊。

乌拉那拉氏一怒之下剪断自己的头发,乾隆下令将皇后带回皇宫,自己则继续南巡。回京城后,乾隆收回皇后的四份册宝,将皇后身边的侍女全部收回,只留下两名侍女,相当于将皇后废掉。

乾隆到达苏州后,听说苏州园林甲天下,便停留下来游览各处园林,前后停留了八天。在游览狮子林时,他对园内的假山、怪石、飞瀑流泉、古树名木以及精巧细致的厅堂阁楼大加称赞。

在游览到一处石头迷宫时,乾隆不顾随行官员劝阻,执意进入迷宫,结果被困将近一个时辰。出来之后,乾隆心情大好,挥笔写下“真有趣”三个大字。后来在状元黄熙的巧妙提醒下,乾隆将“有”字赐给黄熙,苏州府的官员便用“真趣”二字为狮子林旁的亭阁命名,即现在的“真趣亭”。

乾隆第四次下江南走的是大运河,这也是他六次南巡的主要通道之一,可见大运河在当时对于南北交通以及皇帝出行的重要性。

乾隆第五次下江南(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69岁)

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历时117天。乾隆的船快要到镇江时,在十余里外就能看到岸上有一枚硕大无比且艳丽可爱的桃子。等御船靠近,忽然烟火大作,光焰四射,桃子咣的一下从中裂开来,里面居然是一个大舞台,上面有数百人正在表演寿山福海的新戏。为了准备这场戏,当地的绅商争炫奇巧,其中两淮的盐商最为积极,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被他们请了去。

由于乾隆喜谈禅理,盐商们到处找和尚,但寺院中实在没有这么多名僧,于是他们找了一些稍微通晓内典的人,让他们剃成光头,充作僧人去迎接圣驾,并且事先与人约定,倘若皇上高兴,就永远为僧人,到时将以万金相酬,就算没被乾隆看中,还可以还俗,并且也能得到数千金。

和珅“拉赞助”:此次南巡,和珅承诺内务府只需筹措御驾的日常开支,其他的各项费用全由自己设法解决。他传令各省的督抚、河防、盐政、盐务总商,命他们加紧疏通道路,清理河道,翻新行宫,督造龙舟。而他自己每掏一文,授意两淮盐运使对扬州盐商们施压,让盐商们“自觉自愿”捐赠,满足了乾隆南巡的花费。

乾隆回程的路上,临进北京时碰到了一位僧人,这僧人带着一个小孩跪在路旁拦轿求见。僧人说小孩是乾隆的孙子,是和硕履端亲王爱新觉罗·永珹侧福晋所生,出生不久被扔到乱葬岗,后被僧人所救。经过调查,原来是侧福晋为了争宠,抱养了一个民间婴孩冒充死去的婴孩。最后僧人被凌迟处死,小孩因是被骗没有被处罚,被打发回家。

乾隆第六次下江南(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帝73岁)正月二十一日,73岁的乾隆帝由皇子陪同从京师出发,历时92天。至山东祭拜、渡黄河、观潮、阅海塘、阅水师、祭明陵等。

此次南巡,乾隆帝主要是视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苏州、杭州等地,他还游览了一些名胜古迹。

乾隆下江南趣闻轶事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赋诗,现存保存比较完好的石刻。

龙井问茶: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到乡女采茶,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一把,忽闻太后有病,乾隆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太后因山珍海味吃多,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乾隆带回的狮峰山茶叶香气扑鼻,太后喝后双眼舒适,红肿消了,胃也不胀了。乾隆皇帝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三潭印月题字:乾隆皇帝在游览杭州西湖时,对三潭印月的景色赞叹不已。三潭印月是西湖中的着名景点,由三个石塔组成,每个石塔都有五个孔洞,在月光的照耀下倒映在湖面上形成了“三十三个月亮”的奇观。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在湖边题写了许多诗词,为这一美景增添了文化韵味。

增加考试名额:乾隆每次南巡都会增加江苏、安徽、浙江三省考试录取的名额,鼓励当地学子积极进取。这一举措促进了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也为国家选拔了更多的优秀人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文人交往:乾隆本身喜爱文学,在南巡途中广交才子,展示自己的才学,并与他们进行诗词唱和、文化交流。他还向沿途进献诗赋、书籍、字画的文人颁发奖品,有时还临时出题对士子们进行考试,择优录取。像蒋壅植、钱大昕、褚寅亮、吴志鸿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被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

杭州:塘栖古镇。乾隆为表彰浙江当地官员做事得力,免了当地30万银税而刻有御碑。该御碑高5。4m,宽1。2m,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最大御碑”。

西湖,有“虫二”碑。相传乾隆下江南看到西湖美景时大笔一挥写了“虫二”两个字,意为“风月无边”。

南京,雨花台。乾隆御碑是清乾隆皇帝游雨花台时所题诗句的碑刻。碑高2。55米,宽0。8米,厚0。21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碑身正面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游雨花台所题之诗“崇岗跋马晚春情,凭览遗台触概情。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碑背面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所题之诗“闻道文枢问病由,雨花摩诘座无留。法师便果诚能致,已落人间第二筹”。

栖霞山,乾隆为栖霞寺门口的无名池赐名“彩虹明镜”,栖霞山的“纱帽峰”改名为“玉冠峰”。乾隆在此留下了一百多首诗,还有楹联、匾额等数十幅,如《游栖霞山》《驻栖霞行宫即事有咏》《题栖霞十景》《登栖霞最高峰眺望作歌》等。

燕子矶,乾隆第三次登矶时,在此亲笔御题“燕子矶”三个大字。还作有《燕子矶》《登燕子矶观江》《燕子矶即景》《题燕子矶》等诗篇。

大报恩寺,乾隆首次南巡,首次到访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所作的诗《登报恩塔作歌》,还作有《报恩寺六韵》等诗篇。

灵谷寺。乾隆亲笔御书“净土指南”四字,令刻在三绝碑上。

在明孝陵,乾隆留下五首谒陵诗(二次南巡未题)和两块御碑。

苏州,寒山岭。乾隆在此处留下“听雪”两字的摩崖石刻,还有御笔所书的摩崖石刻。此外,乾隆还写下了《寒山千尺雪》和有关寒山别墅的诗句。

白马涧龙池风景区。石碑上刻有“明镜漾云根”五个字,为乾隆下江南时御笔亲题留下的墨宝。石碑高120厘米,宽37厘米,厚12厘米,石碑上的字体有雄遒苍健之姿,字体为绿色,石碑竖立在龙池边,为环山抱水的美景增添了浓重的历史韵味。

嘉兴,南湖烟雨楼。有乾隆皇帝的真迹石刻。有乾隆在嘉兴留下的诸多诗篇,如《入平望》“锦缆无劳列双艭,轻桡自爱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风向浙江。”;《禾中道上》“两岸人家半种桑,雨中入望尽苍茫。民间本业惟农织,爱看山村共水乡。”;《桑赋》“弥望桑林吐叶,垂枝嫩碧初匀。竹舍正殷蚕务,天工雨露维均。”;《晓发嘉兴》“数里城依水,千门路向田。菜塍无远近,桑岸互连绵。土沃勤为最,年丰俭欲先。云开林野秀,初日上云旃。”;《浙省道上书怀》“遍野农桑绕翠旌,畦畔童叟带云耕。江山尽是升平日,寸晷难忘终始情。”。

喜欢历史追光者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历史追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