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黄帝内经经典解读 > 第28章 3神有余与不足的典型症状及高效补泻疗法(第1页)

第28章 3神有余与不足的典型症状及高效补泻疗法(第1页)

黄帝问神有余和神不足会有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关于“神”的论述,我们不得不深入到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中。“神有余”与“神不足”,并非简单地指精神状态的兴奋或低落,而是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对人体内在平衡状态的一种描述。

“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还涵盖了人体的生命活力、脏腑功能的协调状态等。“神有余”的病人会喜笑不止,他实际上是在描述一种因内在生命能量过于充沛,导致精神层面表现出极度兴奋或亢奋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患者可能因为情绪的过度释放而难以自控,出现持续性的喜笑。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或许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亢奋症状相似,但在中医理论中,它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阴阳失衡、气血过旺的表现。

相反,“神不足”则是指人体内在的生命活力低下,脏腑功能衰退,导致精神层面的萎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生命能量来支撑正常的情感表达,而表现出悲哀、忧愁等负面情绪。这不仅是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更是身体机能下降、气血不足的直接体现。

如果病邪尚处于“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未现笑悲之态”的阶段,那么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早期预警信号”。在中医的世界里,这意味着病邪还仅仅徘徊在身体的“门户”——即皮肤表面,尚未深入“腹地”,造成更广泛的影响。

此时,病人所感受到的“肌肤毫毛怕寒”,就像是身体在温柔地提醒你:“嘿,朋友,外面有点凉,记得添衣哦!”这种细微的感受,其实是身体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它正在通过感知外界环境的微妙变化,来调整自身的状态,以抵御潜在的威胁。

这时“则是指病邪对心神的影响尚处于初始、轻微阶段,尚未引发明显的情绪波动或脏腑功能失调。

黄帝问怎样运用补泻之法进行治疗呢?

岐伯说:“神有,“刺其小络使之出血”。

想象一下,人体就像一片错综复杂的森林,经络如同其间的溪流与道路,而“小络”则是那些细微的支流与小径。在这些细微之处轻轻刺破,让多余的“气血”(可以理解为生命能量的表现形式)得以释放,从而达到平衡的目的。这种治疗方式,既避免了深刺可能带来的伤害,又巧妙地利用了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使“神气”得以平复。

至于“不要向里推针深刺,更不要刺伤大的经脉”,这更是体现了中医治疗中“中病即止”、“过犹不及”的原则。深刺大经脉,不仅可能损伤正气,还可能引发更为复杂的病理变化。而轻轻刺破小络,让气血自然流出,既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又保护了人体的整体平衡。

因此,当我们遇到“神有余”的状况时,不妨借鉴岐伯的智慧,采取这种既精准又温和的治疗方法。

岐伯说:对于“神不足”这一状况,以补法为主来治疗。这体现了中医“虚则补之”的基本原则。当我们面对“神不足”的患者时,首先要认识到的是,这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疲惫或不足,更是人体整体生命活力的一种衰退表现。

在气血亏虚的情况下,经络系统也显得相对虚弱,需要得到滋养和补充。因此,他建议先用手按摩虚弱之处,这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激发气血流动的方法。通过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气血逐渐充实于虚络之中,为后续的针刺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按摩之后,配合针刺的治疗方案。这里的针刺,并非像治疗“神有余”时那样需要刺破小络使之出血,而是要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为目的。针刺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过度刺激导致出血或气血外泄,而是要轻柔而精准地刺激穴位,使经脉得以畅通无阻,气血得以顺畅运行。

通过这样的治疗过程,不仅可以缓解“神不足”所带来的各种不适症状,如精神萎靡、疲惫无力等,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生命活力状态,使神气得以平复和恢复。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毕竟,中医强调的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

黄帝问:针刺微邪应该怎样呢?

岐伯说:按摩与针刺作为两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其操作细节与效果往往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对于“按摩的时间要久一些”,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神不足”或相关虚证的治疗中,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通过持续的、温和的按摩手法,逐渐激发和调动起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这种长时间的按摩,有助于气血在经络中的充分流动与分布,从而滋养和补充虚弱的组织器官,使神气得以逐渐恢复和充盈。

但“针刺时不要向里深推,只是引导转移病人之气”。因为针刺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其深度、力度和角度都需严格掌握。在治疗“神不足”等虚证时,若针刺过深或用力过猛,不仅可能损伤正气,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疼痛和不适。因此,采用浅刺、轻刺的手法,通过针尖的微妙刺激,引导患者体内的气血进行有序的流动和转移,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复神气的目的。

岐伯的这两点建议,既是对中医按摩与针刺治疗技术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医“治未病”和“调和”思想的生动体现。它们告诉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既要注重治疗手段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又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和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治、因病施治。

喜欢黄帝内经智慧解读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黄帝内经智慧解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