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免费阅读 > 第178章 绿林赤眉起义(第1页)

第178章 绿林赤眉起义(第1页)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沦为流民或奴婢。

王莽篡权后实行托古改制,措施不仅损害了贵族、官僚、地主的利益,还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加之其法禁烦苛,滥用刑罚,又对边境少数民族用兵,导致民怨沸腾。

公元17年,南方发生饥荒,饥民们流亡到野泽之中。

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兄弟为饥饿的百姓评理争讼,得到拥护,被公推为首领。

他们组织饥民起义,藏于绿林山(今湖北省京山市大洪山)中,队伍日益壮大,对抗朝廷,劫富济贫,深受百姓拥护,号称“绿林军”。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派荆州牧率二万官兵前往镇压,绿林军在云杜(今湖北沔阳)将其击败,歼敌数千人,缴获全部辎重,并乘胜攻克重镇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又转击云杜、安陆(湖北安陆县北)。

当起义军胜利回师绿林山时,队伍已发展到五万余人。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瘟疫,起义军分两路向外转移:一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向北进入南阳郡,称“新市兵”;另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领,向西南进入南郡,号称“下江兵”。

七月,新市兵进攻随县(今湖北随县),得到平林(湖北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等人领导的平林兵的响应,二者合兵一处,声势愈振。

正当绿林军活跃于湖北、河南一带时,天凤五年(公元18年),东方也爆发了樊崇领导的起义。

琅琊(山东诸城东南)人樊崇率领一百多人在莒县(山东莒县)起义,以泰山为根据地,转战于黄河南北,得到青、徐一带饥民的响应,义军在一年时间内便发展到万余人。

次年,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聚众数万人归附樊崇,起义队伍迅速扩大。

吕母死后,其部众也加入到樊崇的起义军中。

起义军没有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只是以言语相约束,共同遵守“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的纪律。

他们内部分为三级组织:最高首领称“三老”,其次为“从事”,再次称“卒吏”,彼此间称“巨人”。

地皇二年(公元21年),起义军与翼平连率(即北海太守)田况的军队在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激战,田况军大败,被歼一万余人。

王莽为剿平樊崇领导的起义军,公元22年)四月,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经定陶、无盐(今山东东平附近)南下,在陈昌(山东东平西)与义军展开激战。

由于王匡轻敌冒进,被义军打得大败,廉丹及其部下汝云、王隆等二十余名将领被击毙,王匡仓皇逃走。

在这次会战中,为了同官军相区别,义军将自己的眉毛染红,此后,这支队伍便被称为“赤眉军”。

成昌大捷使东方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赤眉军改变了从前被围剿的局面,乘胜向西发展,控制了东至莒城、西至陈留、南达汝南、北到濮阳的广大地区。

农民起义的迅速发展,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一些豪强地主和刘氏宗族开始自寻出路,他们纷纷结寨自保,甚至聚兵割据。

居住在南阳的刘演、刘秀兄刘演是刘秀祖刘邦的九世孙,王莽的举措严王莽害了他们的利益。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邓晨起于新野、刘秀与李通等起于宛、刘演起于舂陵(湖北枣阳南),这支地主武装共约七八千人,号称“舂陵兵”。

刘演还派宗室刘嘉与新市、平林兵首领王凤、陈牧取得联系,相约联合作战。

舂陵兵与新市、平林兵一起,合攻长聚(今河南唐县境内),杀新野、湖阳两尉,并攻占棘阳(河南南阳南)。

十一月,刘演急于进攻南阳首府宛城,被守将甄阜和梁丘赐击溃,退保棘阳。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甄阜、梁丘赐率大军十万南渡潢淳水(今唐县城西),企图剿灭绿林军主力。

新市、平林兵与舂陵兵齐心同力,乘夜偷袭敌后方,夺得敌军全部辎重,第二天发动总攻,斩杀甄阜和梁丘赐甄阜敌二万多人,余部纷纷溃逃。

联军乘胜击败前来救援的严尤、陈茂部严尤围宛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