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您能告诉我,直接把小说改变成电影剧本,有哪些问题吗?”
从他知道徐导想看剧本的时候,就明白,她一定对小说有不满的地方,可能是剧情,人物或者故事想要表达的内涵。
否则,她不会强调,看过剧本后才决定要不要执导。
她没想到段嘉会这么直接。
可能是年轻气盛吧。
犹豫了一会儿,她解释道:
“段嘉,我是编剧出身。”
“你的小说,确实精彩,有深度。我也相信,它一旦出版发行,肯定会引起百万读者的共鸣。”
“但电影观众和小说读者是不同的。”
“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多数观众也不会重复观看。”
“他们很少会在细节处抽丝剥茧,去探究背后的隐喻,关注揭示的社会问题。”
“不懂,也不去深究。”
“如果我把你的小说完整的搬上大银幕,是一种浪费。”
讲解的同时,她也在回忆那本小说的具体内容。
很厉害!
虽然故事很简单,就是几个年轻人在现代都市里打拼。
但逻辑性很强,人性把握的很好。
而且在角色塑造上,极巧妙的添加了隐性标签。
初看一头雾水,可一旦开始挖掘,就是一个无底深渊。
难以想象,那本小说的作者,竟然是眼前这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
她很想跟段嘉合作。
可现实摆在这里,观众看不懂,票房一定会受影响。
她是导演,喜欢好的文学作品,但也需要考虑市场,保障赞助商的收益。
这样的回答,段嘉很难接受。
他的小说没办法改编成电影,是因为太深奥,观众不买账。
紧接着,他有追问道:
“徐老师,你的意思是,我的这本小说,根本没有影视化的可能?”
如果要降低观影难度,就意味着,他需要拆分整本小说的故事结构,更换表述方式,甚至删减情节。
那样的话,完全就是另一个故事。
这时,徐导笑了,如果没有拍摄的可能,她就不会来这儿了。
回答说:
“这就是我来找你的原因,放弃这么受欢迎的本子,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