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起最想知道的问题:“有个喜欢你的粉丝说,去年你出现在冬镇,似乎在拍摄什么片子?能够透露一下吗?”
祝莉点点头。
她是在网上被“陈导”找到的。那位陈导是青年导演,请她参与他的一个公益微电影广告。报酬还不错。不过祝莉根本不认识他,所以很是提防。陈导倒是善解人意,说不用担心,还让她再带一个长辈一同前往,因为涉及到家庭题材。就连地址冬镇都早早告诉了她。让她考虑一番。
祝莉搜索了一番,发现这真是一个年轻导演,拿过学院优秀奖。于是她心动了。虽然也参与过一些拍摄,不过都是些边角,她一个大学生,又暂时没有被演艺公司看重,所以未来很不确定。娱乐圈很复杂,要想走到前头去就得付出更多努力和冒险。
咬咬牙,祝莉同意了。
剧本很快拿到。看到后她松了口气,对方很专业。上头将台词,时长,环境,各种都想得很到位。祝莉找到自己的小姨,陪同自己一起去冬镇。
说到这里,祝莉用勺子搅动咖啡:“我小姨可是很想当演员,可这行没那么好干。”
来到冬镇后,一切都由陈导打理。祝莉和小姨住在一间租来的房间里,每天核对台词,排练,陈导则安置微型摄像头,很忙碌。终于,到了十号这天开演了。不过陈导突然做了一个即兴改编。这让祝莉和小姨几乎要放弃。
罗宾忍不住问:“怎么回事?”
“就是他不准备用原来的男演员。为了追求真实,他决定使用一个路人,就是完全不知情的普通人,将他置身在某种选择的环境里……我不知道你看过没有。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同情心和善意的故事。我扮演的是一个家里穷苦的女高中生,我的妈妈,也就是我小姨演的角色因为无钱医治被医院赶了出来。我们母女孤苦无依在街上游荡。这时候男主角发现了我们,于是给我们帮助。最后在另一个城市我们相遇,反而是我变成了唯一能帮助他的……这个剧本原本如此,后来就被否定了。你不知道,导演都是这样,很有情绪化。你必须不断适应。”
叹了口气,祝莉露出一个无可奈何的苦笑。
“于是,我们就只好照做。”
按照陈导要求,那天只要合适的人出现他就会给提示。这时候,祝莉和她小姨就会有意识朝着对方接近,查看对方反应。因为是在冬镇,所以必须选择一个外地旅人,这样才不会穿帮。很快,出现了一个年轻人。看起来他有些苦恼,正在低头思索什么。就在这时,陈导给了手势。于是祝莉和小姨就开始靠近。
“作为演员,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要脱离台词的。对着台词念,有时候反而不利于人物塑造。眼神,动作,细微的表情,还有一些个人化的小习惯都很重要。当然了,那个男生发现了我。他走了过来……”
后来的事情就是李洛约经历的那样。
一个熟练又专业的女演员将他完全瞒过,完美地变身为一个家境贫寒又倔强的女学生。
祝莉放下咖啡杯,捋了捋刘海:“还好陈导想得周全,之前连家里布置都极为细致逼真,还请了几个群众演员加强我的身份说服。还有一个,他一再提醒我小姨让她不要说话,听我表演就是了。没想到一直谁也不服的小姨会那么听话,她也倒是很有表演天赋。”
罗宾表现得饶有兴趣:“那位陈导还对你们说了什么?这个微电影叫什么名字呢,放映了吗?”
听到这个问题,祝莉脸色有些不快。
“别说还好。那陈导拍摄完毕之后,的确将之前谈好的酬劳给了我们,不过说正在排期中,还不能够确定多久能放出。”
陈导的意思是,这个甲方正在考虑,具体是怎么剪辑和制作文案。而且这种微电影更近似于预告片,需要一个合适的日期,合适的地点。比如说讲述母爱的在母亲节上线,建军节放征兵的宣传电影,情人节巧克力新品出炉……对于市场的把握就是需求方的事情了。拍摄人员剩下的就是静静等待,没有正式放出之前不能偷跑。
这才是祝莉的真实意思。
罗记者啊,不是我不想和你透露点什么,行业规矩坏不得。
装模做样在本子上写了几个关键词,罗宾突然疑问:“可不是去年拍摄的了吗?还是说这种拍摄到后期再到放映都要等待比较长时间?”
“也不是。电影自然是这样,网络剧和普通短片、广告需要的时间并不长,只是时机罢了。”
说到这里,祝莉悄悄透露了一个消息。
今年陈导再次找到了她,让她拍摄上次微电影的续集。此次她扮演的角色有了变化,不过和对方的另一番相遇又造就了其他故事。
大概也是知道自己泄露了比较多的内容,祝莉说得点到即止。其实她不惜说出来就是为了打消罗宾对于整个事件的怀疑——陈导可不是什么骗子。
“陈导这个人比较另类,不喜欢人多,他一个人住,不过对于电影是真的热爱。”
作为“行内人”,祝莉给罗宾又科普了一阵,大意就是陈导是个电影行业的年轻隐士,有才又有些洁身自好。加上他解释喉咙做了个小手术,全程都是用手机打字和她们交流。
“有陈导的联系方式吗?你知道的,我们要做的是年轻影人板块,现在还暂时只有你一个人物……”
“电话他已经换了,我都联系不上。我告诉你他QQ号吧。”
“非常感谢!请给我一张你的照片!”
“可以P图吗?”
“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