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诡三国大致剧情简介 > 第3477章 计划计策(第1页)

第3477章 计划计策(第1页)

虽然中条山之上的火头多了起来,但是依旧无法阻挡黑暗的降临。

斐潜尽力的观察着曹军中条山大营的情况,可是距离较远,并且光线不足,使得就算斐潜有望远镜,都难以看清曹军的具体动向了,只能看见火光晃动,忽明忽暗。

十几名传令兵走马灯一般来来回回,一声接着一声的禀报军情:

『报!敌军东营出现新兵力!约有八百!』

『报!敌军中营出动兵卒,约有一千!往东方向!』

『报!敌军大将旗帜未动!』

『报!斩获敌军一军校首级!』

『报……』

一连串的军报,渐渐的在斐潜脑海里面拼凑出了中条山大营的整个战局的变化。

斐潜闭着眼,思索着。

对于现在的局面,斐潜略有一些意外。

中条山大营之中的曹军变化,似乎和斐潜之前预料的不太一样。

曹军兵卒确实是有些崩,但是又没有崩得太厉害。

这种现象,斐潜觉得可能是和曹操也在试图对于军中制度的改革变化有关。

斐潜认为,崩的是较为偏下层的曹军兵卒,而中领军中护军可能相对较好一些。

士气不是固定的某一个数值,而应该是一个范围,或者说是一种状态。

就像是有些人的下限比较高,而有的人则是毫无下限可言……

恰巧,毫无下限的人,又会破坏整个社会国家的下限。

就像是大汉。

大汉的问题有很多,有很多东西,都是无下限的家伙搞出来的……

斐潜在改革兵制,老曹同学同样也有一些动作。

老曹同学的中领军中护军,其实是仿效着汉武帝的军制来做的,名称上可能不一样,但是大体上相同。

大汉设立之初,是由中尉掌北军,皇帝是不直接掌兵权的,到了武帝时,中尉就没了,变成了执金吾,并设置了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而且这八校尉脱离执金吾的掌控,直接听命于皇帝。中垒令原为中尉下属,在汉武之后,中垒令改中垒校尉,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内之事,权位重于其他七校尉,但七校尉和中垒校尉并不构成从属关系。

在这个时候,皇权极大加强,中央的北军,也就禁军的实力可以压制全国其他郡县的豪强不敢妄动……

所以到了汉武帝后期,便是地方上所有大儒都在异口同声的表示,『穷兵黩武』害人害国啊……

汉武帝老了,他妥协了,下了罪己诏。

皇权和地方豪强的对抗当中,地方势力在渐渐的抬头。到了东汉时,执金吾属官只有武库令和二百缇骑、五百持戟,其余全部裁撤。

后来汉灵帝也想要搞一个八校尉,显然也是想要和地方掰手腕……

东汉皇权的加速陨落,在一定程度上和光武帝上台之后,裁撤轻车、骑士、材官、楼船等部队有关。

汉光武帝的出发点是好的。

然后山东一帮子大儒也在疯狂的鼓吹光武帝的仁政。

是仁政么?

当然是的。

这些部队,其实并不是职业兵卒,而是民兵。

轻车和骑士为驾驶战车和骑马的战士,即战车兵和骑兵;材官即善于山地作战的步兵;楼船即水军。大汉男丁按照制度服兵役,进入军中,起初称为正卒,服役满一年称卫士,服役满两年则按照各自的特长细分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等兵种。

所以在东汉初年,汉光武帝为了与民生息,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令其还为民籍,从事地方上的农业活动和商业活动,以此恢复因多年战乱而造成的低下生产力的这种行为,是对的,正确的。光武帝的目的,制定的这条政策自然是针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综合考量而定下来的,而后来的明章之治,也证明了休养生息是有一定效用的。

可是,一时的正确,并不代表永远都对!

没有兵权,或者说裁军之后对于兵卒退伍的处理失衡,以及后来社会环境改变,天下情况变动之后,东汉皇帝没有能够及时调整,才是东汉直至当下,皇权沦丧,北军崩坏的根本原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