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成语故事大全免费听 > 第28章(第2页)

第28章(第2页)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在复信时谦虚地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和你们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小时了了

了了:明白懂事。年幼时聪明。这则成语常和“大未必佳”连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指不能以孩童时聪明懂事,就肯定他成年后一定有所成就。

孔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东汉末年的名臣,也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从小就很聪明,尤其善于应对,所以小小年纪就有点小名气。

孔融十岁那年,有一次跟父亲到京师洛阳去。当时,河南太守李元礼名气很大,读书人都很崇仰他。但李元礼架子很大,一般只有有名望的人或至亲好友才接待,其余的访客一概不接见。

孔融对李元礼也很仰慕,很想去见他,可又怕他父亲不答应,于是便偷偷地一个人到李元礼家去拜访。

他来到李元礼的府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请你替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为他通报以后,便请他进大厅去。当李元礼看到求见的人只是一个不认识的小孩,便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我的远祖孔子和您的远祖老子(老子姓李)有师徒之谊,我是孔子的后人,你是老子的后人,我们当然是世交啰!”

当时,李元礼的家中正好有许多宾客,他们看到孔融小小年纪便能讲出这种话来,都感到非常惊讶。

过了一会,太中大夫陈韪来了。有人把刚才孔融所说的话告诉了他,陈韪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聪明的人,将来长大以后,未必一定杰出。

孔融听了,立刻反唇相讥,说:“照你这么说,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啰!”

座上的宾客听了之后越发惊奇,而陈韪则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心旷神怡

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岳阳楼在现在湖南省的岳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该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此楼初建于唐朝初年,到北宋滕子京又加以重修。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们两人都在公元一O一五年,考取进士。公元一O四四年(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担任了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次年就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文中写到了在不同的时令、气候条件下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和不同的感受。

“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的就是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这时,你就会觉得心胸开阔,心情开朗,精神十分愉快;这时,所有的一切荣辱得失都会忘记得一千二净,这时,你再端起酒杯,在阳光的沐浴下,清风的吹拂下,举杯畅饮,这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后来,人们就把范仲淹这篇文章中“心旷神怡”这四个字作为成语,用它来比喻心胸开阔,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信口雌黄

信口:随口;雌黄:一种名叫“鸡冠石”的黄赤色矿物,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做的颜料涂抹再写。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论不妥随口更改,也指随口乱讲,轻下论断。

魏晋时期,上层社会清谈之风大盛,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一个出名的清谈家。此人少年时就伶牙俐嘴,他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作客,以清秀的仪表、文雅的谈吐,赢得四座赞

赏。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未必不是此人啊!”

王衍成年后,爱好老子、庄子的学说,善于用老、庄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义,讲授玄理。讲的时候,他总是身穿宽袍大袖的衣服,手执玉柄麈尾(用鹿的尾毛制成的拂尘),轻声慢语,满嘴都是玄妙空虚的怪话;每逢义理讲得不恰当时,便随口更改,毫不在乎。人们因此称他是“口中雌黄”。

王衍作事也惯于随便更改。他先把女儿嫁给太子为妃,后来太子遭陷害,他怕受牵累,赶快上表请求离婚;太子冤案昭雪,他因丧失气节被判禁锢终身。西晋皇族争权斗争愈演愈烈,酿成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王衍却在乱中被两位得势王爷看中,官拜尚书令。但他颠三倒四的习性不改,身居要职却不以天下为念,只顾扩张自己的权势。

西晋王朝败亡,王衍推卸责任,随口说自己“一向不干预朝政,罪不在我”,结果还是难逃一死,被敌军俘去监禁在民舍内,半夜敌将下令推倒屋墙,把他活埋在瓦砾堆中。

惜墨如金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指作画时用墨先淡后浓,后来泛指写字、作画、作文不轻易下笔,力求精炼。

李成,字咸熙。他的先世为唐之宗室,住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后来迁居青州益都(今属山东),人们称他为李营丘。他是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初的著名画家。他很爱读书,读了许多经史,他又喜欢写诗,擅长弹琴、下棋。但他最擅长的还是画山水。他画山水,初学于荆浩、关同,后来常摹写真景而自成一家。

李成画画,特别善于描写北方山野的寒林景色和风雨、明晦、烟云、雪雾等自然景象。他的山水画特别讲究画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他的笔势锋利,墨法精微,好用淡墨,落笔简练。所以后人赞扬他说:“李成作画,不轻易落笔,先用淡墨,后用浓墨,爱惜笔墨就像爱惜金子一样。”

李成画的山石,就好像卷动着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国画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为了显示出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

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他和关同、范宽形成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据说,当时学他的画法的人很多。

兴高采烈

兴:兴趣、兴致。采:神采、精神。烈:热烈。这则成语原意是指文章志趣高尚,文词犀利。现常用来形容兴致高,情绪饱满。也用来形容呈现出来的欢乐气氛。

嵇康,字叔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嵇康一生写了不少诗和论’文。他在诗中曾一再提到环境的险恶。“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险峨。”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他的论文,则观点鲜明,论点集中,具有很强的论辩力,充满了对当时的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过着“声色是耽”的纵欲生活。尤其对又想长寿又要享乐的这类人的心理刻画更是特别精彩。他说,这类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耶!”嵇康就是这样,把魏晋士大夫那种得失急骤、生死无常所产生的极为贪婪的变态心理一语破的,刻画得淋漓尽致。正因为这样,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就这样写道:“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