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成语故事视频大全连续播放 > 第26章(第2页)

第26章(第2页)

袁阆马上回答说:“怎么会知道,他是黄宪,还未成年呢。”

原来,颜子即颜渊,是孔子三千弟子中最有学问的一个,年纪也很轻,所以后来常把学问超群的年轻人比作颜子。袁阆一听就知道颜子是指黄宪,说明黄宪的才学是郡里公认的。

后来,又有一位名士拜访了袁阆,谈了不多久就告辞了。接着,这位名土去找黄宪谈,结果一连谈了几天。于是他作了比较:袁阆像一道清泉,一眼可看到底;黄宪像千顷大湖,测量不出它的深广。

与黄宪住在同一个里中的戴良,也有出众的才学,只是他傲气十足,目空一切,自称像孔子和大禹一样天下第一,谁也比不上他。但是他见了黄宪,马上变了一副模样,露出正而八经的面容,回家后还怅惘失意,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有一次戴良回到家里,母亲见他闷闷不乐便问道:“你这是从牛医儿那里回来的吧?”

戴良叹了口气,说:“是啊,我没见到他的时候,总是不认为自己及不上他,但见了他的面,就总是觉得他高不可攀。黄宪这人真难以捉摸!”

黄宪的名声越来越响,郡里甚至朝廷都征召他去做官。但他生性淡泊,对功名视同清水,始终不愿去当官。

望尘莫及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望着远去的人马行走时扬起的阵阵尘土,却不能追上他们。比喻远远地落在了别人的后面,相差甚远,无法追上。

赵咨,字文楚。东汉东郡燕人。汉灵帝时,曾几度出任敦煌太守。后因病辞官回家,躬率子孙以耕农为养。后又复出做官,任东海相。

去东海赴任的路上,要经过荥阳。当时的敦煌县令曹皓,得知赵咨要经过荥阳,特地专程在路口等候,想与赵咨好好地叙叙旧情。因为他俩相识,而且曹皓曾经受到赵咨的推荐,去参加选拔官吏的考试。所以曹皓自然是十分高兴,想请他在荥阳稍事停留,彼此谈谈。想不到,赵咨到达荥阳后,见了曹皓,连车也没下就走了。曹皓想送他到十里外的长亭,但只看见车马行路扬起的尘土滚滚,他们早已走远了。曹皓对一旁的主簿(文书事务官员)说:“赵咨很有名望,今天路过这里而不作停留,我这当县令的必然被天下人所耻笑。”说着丟下他当官的印绶,追至东海去了。

现在,人们习惯上把“望尘不及”的成语,说成“望尘莫及”。

望梅止渴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得到安慰。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足智多谋,善于解决用兵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有一年夏天,他带领一支大军,经过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将士们携带着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湿,又热又渴,非常难受,对行军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曹操见将士们一个个舔着干燥的嘴唇,勉强行走,心里非常焦急。他把向导叫来,问他附近有没有水源,向导作丫否定的回答。曹操不甘心,下令队伍原地休息,派人分头到各处去找水。

过了好一会,派了去的人全都提着空桶回来。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原,没有河流,也没有山泉,根本找不到水。

曹操又下令就地挖井。士兵们挥汗挖土,但过了好长时间,也

挖不出一滴水。

曹操心想,情况很严重,如在这里久留,会有更多的人无法坚持下去。他灵机一动,站到一个高处,大声说道:“有水啦!有水啦!”

将士们听说有水,全都从地上爬起来,兴高采烈地问道:“水在哪里?水在哪里?”

曹操指着前面说:“这条路我过去曾走过,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结的梅子又大又多,它那甘美的酸汁可以解渴,咱们快上那儿去吧!”

将士们一听说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象起酸味,从而流出口水,顿时不觉得那么渴了。

曹操立即指挥队伍行进。经过一段时间,终于把队伍带出这个没有水的地方,来到有水源的地方。大家痛痛快快地喝足了水,精神焕发地继续行军。

望门投止

“门”,门户、人家;“投止”,投靠他人。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逃难或窘困中暂时求得栖身之地的急迫心情。

东汉时,山阳郡高平县有个名叫张俭的读书人,年轻时就很有才学,曾经被推荐去当官。但他对当时的刺史不满,借口有病不去。

公元一六五年,山阳郡太守翟超慕张俭的名,请他出任东部督邮,负责督察郡内属县的工作。张俭知道翟超为官清正,就去赴任了。

当时,中常侍侯览的老家,就在山阳郡防东。侯览权势极大,不但横行朝廷,而且称霸乡里,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他先后夺占民宅三百多所,良田一百多顷;自己建造的住宅多达十六所,和宫廷的规模一样,还给自己建造了豪华的坟墓。

张俭对侯览残害百姓的行为非常愤慨,特地向桓帝上奏章告发,要求对他从严惩办。不料,张

俭的奏章还没有到皇帝手里,就被侯览扣了下来。从此,侯览对张俭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张俭有个同乡,名叫朱并。此人是恶棍,张俭曾经惩办过他,因此怀恨在心。后来朱并投靠侯览,并在侯览的指使下,诬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成党羽,企图造反。于是,朝廷下令逮捕所谓“党人”。

张俭得知这个消息,连夜逃走。侯览又用皇帝命令,向各郡县发出搜捕张俭的通令;凡敢窝藏张俭者,格杀勿论。张俭见官府到处捉拿自己,被迫向更远的地方逃亡。他看到人家便去投宿,求得暂时容身。

当时,人们恨透了为非作歹的宦官,并且知道张俭素来为官正直,名声很好,所以都甘冒风险收留他。一天,张俭逃到鲁郡,投靠好友孔褒。孔褒不在,孔褒十六岁的小兄弟孔融热情地接待了他。张俭走后,官府闻讯赶来,将孔褒、孔融和他们的母亲一起抓走。

在审问中,孔融说:“是我接待了张俭,要治罪就治我吧!”孔褒说:“张俭是来投靠我的,要办就办我的罪,与我兄弟无关!”

孔母说:“我是一家之主,要办就办我的罪!”

他们一家争抢承担责任,官府不知该怎么办。

由于大家的保护,朝廷始终没有抓到张俭。直到公元一八四年黄巾农民起义爆发后,汉灵帝才下令解除“党锢”,张俭也结束了逃亡生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