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南宋当名将 > 第390章 水库展望(第2页)

第390章 水库展望(第2页)

“我们要是在武安城五里外修建一个堤坝,是不是就是铭河水溃堤,洪水也流不到武安城内,”胡湘说道。

“那要多大的洪水,才能流到到武安城,建个堤坝,我看也是白建,”赵福说道。

其实对于洪水,胡湘在后世听报道的可多了,那些百年一遇到洪水太可怕了,曾经有个城市,地铁里面都灌满了水,据说那大雨下的,可以说是用盆子往下泼。

武安城在修建时候,城内也修建了很多排水渠,并且把挖出来的土,把城内都做了垫高处理。只要没有外来的洪水,武安城应该不会淹了。

“建个土坝,工程量也不大,两米多高就可以了,而且又是坝前面取土,”胡湘说道。

其实建个这样的土坝,很简单,民夫只需要拿把铁锹,把土扔到两三米外,土堆积到两米多高就可以了,上面在碾压就成了。

“先建个土坝,以后在山区里面,铭河上游合适的地方,拦河修坝,”

“山区里面都没有百姓,修那有啥用,”赵福说道。

按目前武安的农业人口两万多,在武安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确实显的稀少。不过武安山区占了百分之七八十,耕种农业条件很不好。

“以后武安人口就会多起来的,按过去看,武安一直是缺水的,不能让雨水白白的流走,”胡湘说道。

后世的武安县志记载:

在古代很长的时段里,武安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规模一直在1万到2万之间;

历版《武安县志》无不充斥着“旱”“大旱”“亢旱”之类的记载。

到了明代,以洪洞大移民为起点,人口持续增长,嘉靖年间增加到口(见嘉靖版《武安县志》。)

而进入清朝以后,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得武安的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据史料记载,乾隆元年(1736年),人口为12万,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人口已为36。5万。400年间增加8倍;将近200年间,又增加两倍,人均耕地由乾隆元年的8。47亩下降为2。78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时候,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时代,武安人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后世武安县,大贺庄村现存胡氏民国版《家谱》,其就总结胡氏家族外出经商的原因曰:“八世以下,人繁地狭,逐渐归商……”

“有了水库,是不是就可以放些鱼在里面了,”赵福说道。

“当然得放些鱼了,不然就浪费那一库水了,”李堂说道。

“那我的饭店,以后就可以多一道菜了,”

在赵福和李堂的谈聊时候,胡湘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广阔的河水。

铭河到流到这一带,河面特别的宽阔,有一里多宽,因为现在水多,形成了一个湖泊了,流出口那一段,因为两边地势高,水道就一百多米。

要是依据这个地势,在出口修建一个水坝,不就可以形成一个湖泊了,而且工程量也不是很大。

“你们看到没有,我们要在那里修建一个土坝,就可以把水拦截了,不能往下游流了,这里是不是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胡湘用手指这远方,河道窄的地方说道。

“恩,是,河道是比较窄,我们到那看看,就知道了,”李堂说道。

于是胡湘和李堂,赵福来到那里。

“哈哈,从这里往上游看,如同一片汪洋了,”李堂说道。

胡湘看向上游,有四五里长,宽一里都是水,这也是雨后看,不是雨季还看不到这个景象。

其实在后世,这里就是武安城附近的的一个大水库,叫大铭远水库。

“要是水坝建好了,一年四季都会有水,就形成一个湖泊了,我们在修些亭台,以后就有游玩的好去处了,”胡湘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