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笔趣阁 > 第323章(第1页)

第323章(第1页)

对于核心利益既有田产也有海贸的“士绅”们而言,收割机绝对是一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东西。

说爱,是因为这些士绅的手里同样有大量的土地,哪怕朱皇帝下旨取消了对读书人的各种优待,也同样不再承认他们“乡贤士绅”的身份,收割机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也一样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说恨,则是因为朱重八朱皇帝在触碰到土地的核心利益之后,又差点儿就要触碰他们海贸方面的核心利益,这些士绅老爷们早就已经恨透了朱重八朱皇帝,连带着朱皇帝要大力推广的收割机也恨。

于是乎就出现了这么一种局面:读书人往死里骂收割机,非沿海一带的士绅们拼命夸赞收割机,而沿海的士绅则是态度不明,左右摇摆,这些人可能昨天还在昧着良心骂收割机,明天可能又要强忍着恶心去夸。

这么神奇的场面一出现,直接就把朱皇帝给搞懵了。

不是,咱当时想了那么多的办法针对他们都没能成功,现在就因为一个收割机,读书人和士绅们竟然走向了彼此的对立面,甚至隐约有要开怼的架势?

不过,既然你们两方都准备要开怼了,那咱朱重八可就站在干岸上看你们表演了啊?

那个啥,你们到底啥时候开怼?

要不要咱老朱给你们帮忙递刀子?

只是等了许久也没见这些读书人和各方士绅们真刀真枪的开始互怼,朱重八朱皇帝也慢慢的失去了耐心,转而把注意力重新放在了收割机上面。

……

正当朱重八朱皇帝准备站在干岸上看戏递刀子的时候,杨少峰杨大知县却正在为百姓的智慧而深感叹服。

因为并没有见识过怎么抽丝剥茧,所以杨大知县一直以为让蚕蛹自然孵化成蚕蛾后还能抽丝,根本不知道抽丝之前要把蚕茧放水里煮,蚕蛹会因此而被煮死,再也无法变成蚕蛾。

要是等蚕蛹自然孵化成蛾,蚕茧就会被蚕蛾咬出一个洞,蚕丝也会因此而出现许多断头,没办法抽出完整的蚕丝。

当然,这个事情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十个蚕茧当中可能就会有一个蚕蛹孵化而蚕丝依旧完整的特例,尽管概率低了一点儿,但终归还是有一定概率的。

而对于养蚕的百姓而言,十个蚕茧当中有一个蚕蛹孵化而蚕丝依旧完整的概率基本上就是在开玩笑,哪个蚕农都无法接受自己辛辛苦苦养一季蚕,结果却抽不出几根完整丝线的场景。

于是乎,蚕农们就等蚕结茧之后拿起来仔细观察,找到蚕茧的顶部之后再用剪刀轻轻剪开,只要操作的过程够轻、够准、够稳,就能在保证蚕丝完好的前提下取出蚕蛹,剩下的蚕茧还能继续留着抽丝用。

要是碰上没有经验的,或者剪开蚕茧的时候毛手毛脚的,就容易把蚕茧给剪坏,时而的蚕丝也就没办法保持完整,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活。

同样的,抽丝也是个技术活,更是一个体力活。

首先就是支一口锅开始烧水,水不能烧到沸腾,要保持着开始冒泡但又没有翻滚的状态,也就是古人说的“汤如蟹眼”。

接下来就要把取完蛹的蚕茧全部扔到水里面去去煮,这个过程中,蚕茧会浮在水面,为了均匀传导热度就需要工具反复将它按入水中,蚕农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拿一个小笤帚,按照一定的方向在锅里边使劲的搅,次数越多,蚕茧里面的是丝线分开的几率就越大,当搅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根根蚕丝的头就会先后冒出。

这个步骤叫做“索绪”,也是“理出个头绪”这一说法的来源。

找出“头绪”后绕,将之缠在缠线板上就可以进行绕丝线了,但是这里的绕丝并不指是一个蚕茧的茧丝,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几根茧丝并作一根丝之后进行绕丝,由此获得的便是“生丝”,这个过程也被叫做“缫丝”。

杨大知县大气不敢出的看着刘三十二的妻子先是剪开蚕茧取蚕,接着又张罗着用锅煮茧、过绪、缫丝,最后忍不住赞叹道:“刘家嫂子可真是好本事,也当真是辛苦了。”

宋代戴复古有首《织妇叹》,写的就是蚕妇的辛苦: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然而刘三十二的妻子刘赵氏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说道:“大老爷要操心整个宁阳县大大小小的事情,民妇却只不过是煮些蚕茧抽丝,又哪里称得上辛苦?”

刘三十二也在一旁附和道:“就是,大老爷才是真正的辛苦哩,俺们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杨少峰不愿意再往下继续聊当官和养蚕哪个更辛苦的话题,哈哈笑了一声后岔开话题问道:“等抽完了丝,是不是就可以拿去染色做衣裳了?”

刘赵氏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并不是,像这般抽出来的丝还要浸泡以区分不同品种和品质的蚕丝,然后才是染色做衣裳。”

杨大知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说道:“可真是够麻烦的。”

刘赵氏道:“麻烦是麻烦了点儿,可要像是胡元那时候,养的蚕越多,要承担的夏税生丝就越重,有时候好好的一户人家都能因此而家破人亡,跟那时候比起来,现在可真是好太多了。”

说到这儿,刘赵氏又微微叹了一声道:“可惜皇帝只是免了三年的赋税,要是能再多免上几年的赋税就好了。”

杨大知县笑了笑,却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直接向刘三十二和刘赵氏告辞离去。

按照杨大知县的记忆来看,朱重八朱皇帝可不仅仅只是蠲免三年的赋税,而是时不时的就会下旨蠲免赋税,税率也是一降再降,最后更是从十税一左右的税率降到三十税一。

从这一点上来说,杨少峰杨大知县就觉得朱重八朱皇帝还算可以,最起码这个老登是真的对百姓好,也是在实打实的替百姓减轻负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