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事情,朱祁钰让于谦去和王直还有陈循商量。
朱祁钰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足够去倒逼那些不思进取的缙绅做出必要的改变。
而陈循所在的户部,其本职就是帮忙打理劳动资料的。
但是在京城能做的事情,不代表在其他地方也可以。
经验需要因地制宜,现在的陈循,大概也有点思路。
在内阁,陈循听完于谦所说,思索道:“先废贵湖宣慰司,再立三司,由省入手,再达州县,不过,既然膏腴之地,也可吸引苗民下山。”
“贵州湖广动乱,平蛮大军也可以此吸引苗民,只是,都打了好些年了,苗民必然不会轻易相信。”
王直颔首,继续道:“还有,如今京城官缺刚补,未有余力派遣官员过去,诸位也是知道的。”
今年的乡试也不平静,乡试若是不能顺利进行,那明年科举也或许会出意外。
这也是于谦的疑虑。
“非常时,办非常事,某觉得,圣上不遣回流民的方略,或许可用。”
思索再三,于谦才开口说道。
“于尚书,你说的是,取消南北限制?”
王直动了动嘴唇,开口问道。
自从南北榜案之后,朝廷对南方的举人都是打压,刻意维持南北官员的平衡。
科举说到底就是烂笔头,南方比北方安全的多,所以能安心读书的也多,自然出的状元也多。
这也不过是北方学阀为了打破南方学阀垄断的方式。
你读书,我练武,反正读书人的拳头比不过北方武德昌盛的大老粗。
现在,京城有了学校,于谦这些内阁大臣,也意识到了科举的局限性,特别是这次罢考案,那些奉圣师的书呆子,不堪大用。
相比国子监,陈循就更喜欢学校的学生,毕竟这些学生的算学已经比国子监的监生强了。
可是,没有了地方保护措施,容易造成疯狂的野蛮发展。
“京城风景,王尚书也看了,若是发展得当,不会不如姑苏,再者,为生民立命,却因湖广偏远而不愿去者,又能为朝廷做什么?”
外放的官员都是在朝中没什么关系的,如此后果,自然容易滋生酒囊饭袋。
王直顿了一下,换做是他,也不想让后辈去那穷乡僻壤之地锻炼。
这是人的私心,可是有些工作,就是需要克服私心。
陈循转动着眼珠子,连忙开口道:“山东举人不是很多被捕吗?填补湖广之地,也不是不可以。”
“那些人?”
闻言,王直看向陈循,猜测其的小心思。
若是山东举人能用,那么之前被惩罚的陈循之子,陈英也非不能任用。
“可不怕山东举人对朝廷怀恨在心?”
王直淡然问道,目光直勾勾看着陈循。
见状,陈循咂舌道:“某有私心,但湖广本是流放之地,此举二优。”
“其一,我等皆是万中取一,那湖广之地也一样,不求各个成材,只求万人之中,有一治世之才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