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洒家问你。
若你当年从军时,洒家给你两顷好田,免租免赋,以作军饷以及从军之用,你愿意吗?
若你年老之后,为保这两顷好田,愿意让儿子继续从军吗?
当然,你这儿子,起码要有个兵的样子……”
吴阶问及胜捷军的归属,李鄂便给他透露了一下之后的募兵之法。
身在东南的新皇赵构,已经用了分田募兵的法子,虽说没有正经的诏命。
但新皇赵构的印信,汴京有一套比东南还正经的,之前汴京的三司征调天下财赋,用的可不是皇太后慕容氏的印信,而是新皇赵构的印信。
让新皇赵苟爷背上搜刮天下的黑锅,也是扶他上位的原因之一。
“枢相说的是两顷好田?”
两顷好田,便是二百亩地,好田收益按两石算,免租免赋一年便是四百石粮食,太平时节,合银四百五百两,合钱四五百贯。
“嗯!
两顷、两百亩好田!”
听了枢相李鄂答复,吴阶嘿嘿一笑回道:
“枢相,莫说是从军之时,即便现在,末将一年也没有五百贯饷钱的。
枢相给末将两顷田,那末将自然就就跟着枢相水里火里、刀山火海也不回头了。
如这两顷田还能传到子孙辈,末将家里即便没有孩子,也会买上几个好好操练,送到军中保住这两顷田的。
免租免赋的铁杆庄稼,不要、不跟着枢相玩命,那才是傻子……”
听了吴阶答复,李鄂先是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说道:
“洒家本想一人两顷田,传到子孙万代的,只是此中弊端太多。
只能一人从军,不管生死三十年或五十年为期了。
三十年稍短,五十年又太长。
吴阶,你说,多少年合适?”
李鄂心中的期限是三十年,时间短一些,便算是有了保证,再长,五十年、一百年,只怕变故也多。
“枢相,在吴阶看来,二十年足矣!
二十年一代人,有这两顷田,即便是军中的光棍汉,也立马能找到浑家。
有了浑家,便让军中士卒多生些孩子,有这两顷田供养,哪怕两三年一次灾荒,也足矣养活一家人了。
男做兵丁、妇女耕织,这对大宋百姓而言,就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三十年,长出这十年,难免让人生出骄惰之情。
人有了骄惰之情,这两顷田,只怕也看不到眼中了……”
听了吴阶的说法,李鄂皱了皱眉头,回道:
“总要考虑一下士卒战死的状况。
你说的也对,骄惰之情?
二十五年吧!
吴阶,两顷田二十五年,洒家再在地头立一石碑,只要士卒家眷不谋反,这两顷田,二十五年间,就必须免租免赋为军士家眷所有。
官员收此地租税,诛之!
商人、大户兼并此类军田,移其三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