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娇妃邪王掌中珠 > 第九十四章 桃花源(第1页)

第九十四章 桃花源(第1页)

u000ej0大周的民风虽比前朝开放,但闺阁小姐也是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要外出没有亲属长辈监护随行,即使未出阁的女子带了一大堆丫鬟随从,也会被视作轻薄之行。要是谁家的千金小姐在街上抛头露面随便乱逛,被人看到了一定会遭议论。

以前顾红秩还没定亲时,她偶尔会求长姐带着她出去玩就算是有亲属陪着。但眼下她已被圣上赐婚,作为未来的燕王妃,无疑要更注意言行,再像前些日子那样由长姐陪着就随便出府,那就有些不合礼数了。

现在这时候,朱府和若干人等可都在盯着她,若是她轻易出门被他们找到把柄,他们必要惹出是非。

顾红秩心里清楚得很。她刚才只是随便说说,见到百灵这么明事理,满心满意地为她考虑不禁心里微暖,“陪我说了这么久的话,你睡吧。天还没亮,我也回去睡会儿。”

百灵却坚持把顾红秩送到床上,给她掖好被子才回去。

顾红秩躺在床上却再无半点困意,一晃神就到了天亮之时。她由众丫头伺候着更衣梳洗完,就在月洞窗前坐下,遥遥望着窗外来回的人。

恰好这时,一个人影晃了进来。顾红秩定睛一看,那不是许久未见的陈嫂?她亲自起身迎来陈嫂,对方有些受宠若惊地朝她福身,开口就喜气洋洋,“恭喜姑娘,贺喜姑娘。”

顾红秩知道陈嫂是说她被赐婚的事,笑了笑说,“这些时日嫂子忙什么去了?也不进来看看我。”陈嫂听了连忙道,“仆妇是在内库房当差的,没有主子找,也不敢轻易进来闲逛。”顾红秩挑了挑眉,“嫂子这么说,就是怨我没打发人请你来清烟苑吃茶了?”

陈嫂又赶紧福身,“姑娘哪里话,仆妇绝不是这个意思。其实仆妇这次来,是林尚书府来人了。林大小姐派人给姑娘带了口信,问姑娘后日青珩郡主要牵头在京中的桃花源结诗社,到时会邀请满京城的官家小姐,姑娘去不去?”

“青珩郡主要办诗社?”顾红秩眸子微微一转,正要说什么,又见长姐房中的宝笙来了。

宝笙身后跟着一个着绫罗绸缎的年轻女孩,看着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和顾红秩差不多大。女孩明眸善睐,有些面生。宝笙带人在顾红秩面前站定,还未及开口,那女孩就对顾红秩行礼道,“奴婢蓉蓉是忠王府的丫鬟,在青珩郡主身边伺候。”

顾红秩望着面前满头珠翠的蓉蓉,知晓对方必定是受青珩郡主所喜的一等大丫鬟,才能穿得像主子小姐一样体面。青珩郡主派身边最得力的丫鬟来相邀,想必是看在她和燕王的婚约上,才多给她一分面子。

既然青珩郡主这么给她面子,她要是不去拂了郡主的好意,郡主肯定下不来台。更何况,结诗社是多好的事,自从圣上赐婚的消息传开,她这个待嫁的燕王妃已经受尽议论。如今有此盛宴,她自然得去露个脸。

“奴婢贸然登府,是奉了郡主之令递上相邀的帖子。”蓉蓉从袖子里取出萦绕着淡淡芍药香气的名帖,真乃暗香盈袖。她双手把名帖呈上,“后日下午,郡主要在和祥坊的桃花源缔结诗社,请三小姐赏脸。”

顾红秩含笑接了名帖,答应一定要去,又让拿了她匣子里两件玲珑首饰赏给蓉蓉。

蓉蓉一开始推拒着不接,但顾红秩亲手把东西交给她,对她说,“蓉姑娘奉郡主之命特意跑一趟,请收下我的心意。待回去之后,还望姑娘帮我谢过郡主。有这样的事郡主能想着我,是秩娘的荣幸。”

闻言,蓉蓉自然就欣然收下了,离开清烟苑时眼角带笑。

顾红秩又让陈嫂给林家的人带话,就告诉林小姐后日她也去,又让细儿和百灵跟着一起过去,带上一些精巧的小玩意儿,以及她今日闲时随便写的两篇诗稿给林小姐送去。

重生前她在人情往来的事上并不怎么用心,最后吃了大亏。如今,她却是不能再重蹈覆辙。虽然人心叵测,但平日里多结善缘,多交几个手帕交没有坏处。她将该做的事都做到,不求这些人念她的好,只求将来真有什么大事发生时,能让安国公府多几家交情可攀,多几处回旋的余地。

两日转眼便过去。

和祥坊的桃花源并不是真的桃花源,而是一处仿着江南风情所建的风雅园林。这地方是天下第一富商何家的产业。说起何家,众人都要联想到富可敌国这个词。当然,说是富可敌国,那是运用了夸张手法,但何家的财富确实多到让人发指。

当年建文帝时中兖州一带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涝灾。滚大的雨连下了一个月,引得江河都泛上了岸。大家都说是龙王爷发怒才下了那么大的雨,把稻子粮食并人的居所房屋都淹了。洪水之后自然就是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不知被活生生饿死多少,朝廷连派三位钦差大人去赈灾,都没能治了饥荒的根。

倒不是那三位钦差大人能力不够,而是赈灾需要钱,只有真金白银才能买来粮食让黎明百姓吃上饭。但当时国库正因边疆打仗而亏空,哪来的余钱?

就是在这个当口,何家人站了出来,一捐就是黄金一万两。

建文帝见了喜出望外,他是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没有把何家捐的钱充进国库,而是直接让得力的能臣干吏用这些黄金去赈灾,一文都不能少。于是,何家拿出的这一万两黄金被送到兖州,救了不少人的命。

直到现在兖州还供着何氏的祠堂,那是当地的百姓自愿为慷慨解囊的何老太爷建的。兖州百姓感念何家的功德,朝廷自此之后对何家也颇为关照,何家在京城的生意做得越发顺风顺水。

虽然市农工商,商家在最末等,即使是巨富的商贾之家,也会被官宦世家看不起,觉得商家子弟身上都带着铜臭味,没有文人风骨,更不沾权势之威,只是有几个臭钱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