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李世民是来给大宋开挂的笔趣阁 > 第 4 章(第2页)

第 4 章(第2页)

百年来大宋对外敌一忍再忍,换来的是什么?辽国与西夏确实日渐衰微了,可比他们加起来更可怕的女真人,在今年正月已经由完颜阿骨打带领着,在会宁府建立金国了!

如果有那位太宗皇帝在此,岂会纵容草原蛮夷你方唱罢我登台地嚣张欺压中原?

想到这里,他望着这名少年清朗朗的目光,愈发涌起一阵激动而亲切的惺惺相惜,同时又惋惜不已。

自己苦练飞白多年,尚不能将唐太宗的书法临摹到这等足以乱真的地步,对方小小年纪却能做到,可见心性是何其坚韧,这样一个品学心性样样拔萃的栋梁之才,偏偏是朝廷一防再防的皇室宗亲,他此生纵便倾尽全力,也无法成为肱股之臣,岂不痛哉!

他暗暗打定主意,以后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尽力扶持这孩子一把。

。。。

李世民倒没心思去感怀身世,他前几日帮着把王家夫妇下葬到免费的漏泽园公墓后,又代祖孙两人写了一份申请居养院收留的文书,崔仙芝很快就批复了,但按流程,她们要下月才能搬进去。

在又问过陈大娘一些细节后,他对寻找糟酒铺子线索一事有了新的思路。

接下来,他每日只去王阿四回家必经的白马巷钟家糟酒铺子,不时跟店家钟十三和他妻子陈氏闲聊几句,再买二两酒请工坊过来的百姓吃,旁敲侧击地问到了不少家长里短的消息。

可仍然没得到与“王阿四二月初七来打酒”有关的消息。

越是这样,李世民反而越淡定,觉得离真相越近了。

因为陈大娘再三肯定地告诉他,东边的巷子酒太贵了,不是她们这些穷人能买的。

而西边的巷子里,只有白马巷的钟家糟酒铺子价格最实惠,打二两酒要比别家便宜半文,而且这里回清水巷也顺路,所以,王阿四一直只在他家买酒,都买二十多年了。

那些来买酒的百姓也说过:因为他们干的活太累,体力消耗太大,大伙认为喝酒能提神强身,所以王阿四虽然很节省,每个月也总有几天会跟他们一起来买酒。

然而,李世民一开始拿画像来这家酒铺子询问时,钟十三却说:没见过这人。后来他见大伙这么一说,马上又改了口,称先前看岔了没认出来,但是二月初七那天王阿四确实没来过。

李世民梳理了一遍疑点,依然天天来买二两酒,看着钟十三越来越紧张的神情,看着陈氏数次欲言又止的眼神,他知道,只要查出钟家铺子的老板为什么撒谎,那张借条上酒渍的真相就出来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近日换上了家常衣裳,独自往返医药堂和糟酒铺子,而崔仙芝也派出衙役继续搜寻证据迷惑薛家。

一晃就过去了八天,庆春堂的张郎中终于回来了,李世民收到消息,一刻不敢耽搁就赶去了码头。

张郎中刚下船,就看到一个气度出众的少年人来问自己捡借条一事,他还以为对方是薛家后辈,忙摆手让他走,

“不过是个举手之劳,小郎君不必惦记这等小事。”说完,就急着要赶回庆春堂。

李世民惊喜不已,忙把来龙去脉跟对方说了,恳请他跟随自己前往县衙作证。

他原以为张郎中虽有物归原主的善心,但薛家势大,想说服对方出面证明借条是由他还给薛寿的,恐怕还要费一番口舌。

哪晓得张郎中听完此事立刻面色大变,怔然一瞬后竟大呼着“错了,是老朽错了”,一下就晕了过后,等再醒来时,他就迫不及待主动提出要去衙门当证人。

李世民跟他细细确认了一遍事情经过后,立刻计上心来,想出了一个引薛寿主动暴露的法子。

当日,崔仙芝命人再次传唤薛寿和陈大娘,开堂再审薛王二人借款一案,并命主簿一一记录在册。

在公堂上,张郎中按照李世民的叮嘱,当着众人的面,把个别细节稍改后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二月初七这日,他到金桂巷为谢家老夫人看完诊后,特意绕了趟路,去白马巷买小孙女爱吃的滴酥鲍螺,后来看到地上有张纸,捡起来发现是借条就顺手揣在了身上。

当时,他下意识按常理揣度着,借款人拿到借条通常会就地销毁,想来一定是债主丢失的,便未经求证就径直在回家的途中,把借条还给了云阳酒楼的薛寿。

第二日,他收到大儿子身体不适的消息,便急急收拾行囊去了汴京,今日回来才晓得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害死了两条人命!

说到最后,他朝陈大娘深深拜礼,已是老泪纵横。

李世民见崔仙芝面露疑惑,忙主动解释,

“学生刚才在路上问过了,张郎中之所以一听这事就悔悟当日还错了对象,是因为他突然想起来一个细节:白马巷在西边,离清水巷最近,离东边的云阳酒楼却极远,想来薛寿并不会踏足此地。。。”

话还没说完,刚用名贵膏药养好杖伤的薛寿就急忙出声反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