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通社办公室内,灯光柔和而明亮,映照着每一张充满斗志的脸庞。
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仿佛是激昂的战鼓,激励着每个人的心。
苏艳红站在房间中央,她的笑容温暖如春日阳光,给予在场众人无限的动力,“大家都干得挺带劲儿,照这速度,咱们按时搞定这个专题是大有希望的。”
她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润泽了每一个人的心田,让人精神振奋。
她接着说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谁的采访稿搞定了,赶紧找我,咱们得紧锣密鼓开始审稿。虽说是个系列报道,但我们不必非得一块儿发,边写边发完全行得通。这样的策略不仅能够保持读者对我们专题的持续关注度,还能激发一波接一波的讨论热潮,让咱的专题影响力如同夏日的烈阳,炙热且难以忽视。”
“这些稿子都得登在校报校刊上吗?”
一名戴着眼镜,面容文静的编辑略显焦虑地提出了疑问,“怕是没那么多版面吧?毕竟校报和校刊的空间总是那么宝贵。”
京城大学,这座历史悠久的学府里,校报每周一期,校刊则是每月发行,它们承载着校园内外的各类信息与文化精华,版面自然需要精心安排。
而大通社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繁多,除了苏艳红带领的这个专题外,还有数不尽的新闻故事等待挖掘,众人对于版面的担忧不无道理。
对于记者而言,每一篇用心采写的稿件,都是心血的结晶,若无法见诸报端,无疑是莫大的遗憾。
“稿子我们得按质量和新闻价值来分配发表的地方。”
苏艳红耐心地解释,她的声音温和却坚定,“《华夏青年报》、《京城青年报》、《京城晚报》,这些影响力广泛的媒体均与我们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可以亲自去协调沟通,争取最好的发表机会。”
“真有这好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记者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惊喜与不敢置信,“咱们的文章竟能登上如此广阔的舞台,市里乃至全国的报纸都会出现我们的名字?”
在大通社这片小天地里,虽偶有佳作跃上市级乃至国家级平台,但多半是简洁明了的新闻简讯,像这样深入细致的专题报道并不多见。
那些大型报社的资深记者们,凭借深厚的学识与丰富的实战经验,稿件水准自然高人一筹。
因此,对在座的每位成员而言,能在毕业前于市级报纸上发表一篇重量级的深度报道,无疑是对未来记者生涯的最好铺垫。
正当大家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中时,何丽梅的声音带着一丝凉意,不和谐地插入,“哟,苏同学这话听着,好像那三家报社是你家开的似的。”
她的语气中夹杂着讽刺,引得众人侧目。
苏艳红望向何丽梅,心中早有准备。
之前,好友徐露已经将何丽梅的小动作透露给了她,让她不至于被突如其来的攻击弄得措手不及。
尽管杜威不能直接让何丽梅执掌专题,但在背后制造些麻烦却是轻而易举。
何丽梅平日里总是伪装成一副纯真无害的模样,实则心思细腻,手段颇多。
加入这个小组以来,她并未急于对苏艳红展开攻势,而是选择静观其变,期待对方出现疏漏。
然而,苏艳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不仅迅速赢得了团队的信任,还使得整个专题进展得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