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还记得吗?三年前,您说待朝廷修养生息的事结束,我大汉的军队便去扫平天下、一统大汉。如今三年之期已至,朝廷也已是兵精粮足,不知陛下打算何时出兵讨贼?臣李进愿为先锋,为陛下去征战天下。”通过三年的修养生息,糜竺成了西乡侯,荀攸成了东乡侯,户部与兵部的一众有功之臣,更是皆有赏赐。可是汉军的众位将军们,可是生生地待了三年,每日除过训练士卒,就还是训练士卒,看着人家功成名就,哪里能不心动?不等刘协说话,李进便提起刘协三年前的承诺,希望其可以尽快用兵,自己也好去领兵征战。不说去建功立业,就算活动活动筋骨,那也是不错的嘛!“陛下,李进将军说的有理,如今我大汉兵精粮足,这时不用兵,更待何时?”“陛下,我们先要打谁,您只管下令,这些年我军将士们养精蓄锐,可全都在等着为陛下效力。”………李进、典韦、许褚,甚至于张辽、伍孚等人,全都不约而同、纷纷请战。“朕于三年前,说过三年期至,我大汉便去扫平天下的话,这三年来,时刻都记在心里,片刻不敢忘怀。今日就算诸将们不说,朕也要说,今日难得大家都在,我们便就议议,我军要打的第一个目标是谁?”三年了,如今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刘协自然不愿再等,自己统一天下、振兴大汉的步伐,是时候加快脚步了。“陛下,刘备狼子野心,一人据兖、豫二州,占据中原之地。这些年,更是厉兵秣兵、收买人心,若是任其发展,必然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臣建议,陛下应该先攻刘备,尽取中原之地。”中原腹地,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陛下,臣以为不妥,刘备毕竟经营多年,麾下拥兵三十余万、更有良将无数,我军若是出其出兵,如果无法速战速决,必然深陷其中、无法脱身。臣意,益州刘焉新逝,其幼子刘璋虽在其父遗命及益州一众文武的拥护下,自立为了益州牧。但其并未经过陛下同意,名不正且言不顺,加上益州文武还未归心。我军若是趁这机会,发兵益州、讨伐刘璋,定然可以事半功倍。”刘焉逝世,刘璋成为新的益州牧,自然曾向刘协请旨册封,不过被刘协严词拒绝。益州一众文武,索性不再理会,直接拥护其成为了益州牧。“刘璋虽然新立,但其父余威依在,益州文武既然选择了拥护,必然大多已经归心。最重要的一点,益州地势险峻、险关隘口处处皆是,其中的剑门关,更是从未有人可以从正面攻破。我军打益州,其中的困难,恐怕远高于打中原之地。”“你说的皆是客观情况,对刘璋却并不了解,刘璋这个人,其性格懦弱不堪、腹无良谋、胸无大志,丝毫没有人主之像。若是我军派重兵陈于益州边境,其早已胆战心惊,哪里还敢与我军交手,说不定还未开战,其便就主动打开城门,迎我大军进城了。”“刘璋虽弱,但川蜀岂无俊才?他们难道会束手就擒吗?刘焉在益州经营近二十年,兵精粮足、实力雄厚,加上其险峻的地形地势,其怎么可能会放下武器投降?你这想的,未免是痴人说梦了吧?”张辽、王子服两人争执不下,各执己见、寸步不让。“张辽、王子服,你们且先休息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想法。”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好不热闹,刘协实在看不过眼了,只好开言令两人先停下来,休息一下嗓子。“陛下,臣与张辽、王子服两位将军的意见都不相同,我意朝廷应该先攻刘表、取荆襄。”原本只有两种意见,朝堂上已经有了些混乱,可如今有了第三种意见,满座朝臣竟都出奇的安静。“大将军,你且说说,我军为何要先攻打荆襄?”“回陛下,臣主张攻打荆襄,原因有三:第一,刘表如今年事已高,其膝下长子刘琦、次子刘琮不合,而荆州的文武又各自结党,支持刘琦他们两人的争斗,如今荆州的局面,不可谓不乱。我军可以由此入手,进一步分化荆州,届时我军出兵荆州,定然可以事半功倍。第二,因黄巾之乱,北方大多地方都饱受战争的摧残,这时,刘表治下安定富足的荆州,成为人人向往之地。因而有众多饱学之士,选择南下荆州,归隐在荆州的山水田园。待我军顺利收复荆州,陛下可对他们施以恩惠,择其中优异者,征召他们来为朝廷效力。”黄甫嵩说到这里,刘协不由眼中发光,不去说荆襄才俊、卧龙凤雏,单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一人,可是号称三国第一高人,其才、其智、其识,皆都令人惊艳不已。“第三,孙策据有的江东之地,既有长江天险、又有密布的河网,若是我军要取江东,则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但训练水师,没有数年的时间必然无法大成,因而我军要想在短时间里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荆州的水师便是最好的选择。因而我军在攻取荆州时,尽全力保全其水师建制,对其加以训练,使其最后为陛下所用,助陛下去攻打江东之地。”取荆州是为取其水师,以其水师攻伐江东之地,有这份见识的,恐怕没有几人。张辽、王子服等在座的将领,全都为之侧目,深思着皇甫嵩的战略。“大将军方才所言,深得朕心,朕想在座的大臣都与朕一样,认为大将军的方案切实可行吧?”“回陛下,早日攻取荆襄,得荆州水师,加以训练为我大汉的精锐水师,对于我大汉以后的战局,定然大有助益。臣荀攸,支持大将军的建议。”“臣郭嘉,亦支持大将军的建议。”“臣戏忠,没有异议,请陛下先取荆州。”………满堂朝臣,无一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