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夏真相集 > 第四十集 制谶献符(第3页)

第四十集 制谶献符(第3页)

画外音:董贤忽起忽落,传奇人生就此落幕。

董贤既死,太皇太后王政君遂与王莽合谋,议立新君。

因哀帝无子,嗣君便只有在宗室诸王中选立。王莽为便于日后弄权,不肯于宗室中择其年长者,便提议迎立年仅九岁中山王刘衎登基,太皇太后无甚主意,自是一说就肯。

九月初一辛酉日(公元前1年10月17日),中山王刘衎被迎入长安,即位为帝。

以王莽为首,率领群臣众卿罗拜丹墀,山呼万岁,是为汉平帝。

平帝高居御榻,鹦鹉学舌般赐令众卿平身,宣布次年改元元始。

字幕:刘衎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生母卫姬。

画外音:自此之后,王莽继为大司马,辅朝执政。遂以太皇太后诏书名义,将丁、傅两族之人全部罢官,丁氏一族并被赶回原籍。又将傅皇后降称共王母,丁后贬称丁姬。

是日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百官聚于朝廷东厅,朝贺平帝,三拜九叩,拜舞起居。

汉平帝:众卿平身。可有本奏?

御史大夫:臣等众卿,联名上奏。

汉平帝:尽管奏来。

御史大夫:今有大司马王莽,自先帝大行以来,尽心王事,救倾扶危,有拨乱反正大功,功在社稷,犹如周公辅成王时崇高,功德巍巍。臣等以为如此大功,当封为王。

汉平帝:大司马之意若何?

王莽:臣虽有微功,分所当为。众卿此议,虽是一番美意,但臣谓绝计不可。

汉平帝:却是为何?

王莽:休说臣之微功难符此赏,便是当年高祖之时,便曾立白马之盟,非刘姓不得封王。微臣何人,敢破此例?

汉平帝:众卿之议,非为无由;大司马之辞,亦非无据。即是如此,可特赐大司马号为安汉公。更因扶立寡人之功,诏命对众臣俱都加封,赏赐天下臣民爵一级。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试用期未满者,都按已满看待,给予转正任用。

御史大夫及众卿:陛下圣明,臣等谢主隆恩!

当时班部之中有博山侯孔光,时任光禄大夫,心中暗思:王莽权势日益强大,凡与王政君有仇者,睚眦必报,尽行诛杀。我乃前朝宰相,若与其同处朝堂,如何得保长久无事?

计议已定,于是越班而出,持笏上奏:臣启陛下,今有安汉公赤心辅政,我大汉社稷必当稳如磐石,安享太平。臣今老矣,耳聋眼花,有心无力,故请告老,退职还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平帝闻此,不敢回答,眼望太皇太后。

王政君:安汉公以为如何?

王莽:博山侯虽然年迈,但尚未达古稀之年。更为百官楷模,岂可擅离朝堂?为臣以为,既然孔侯不耐政务繁剧,大可委以清闲职责,以慰众望。

王政君:何谓清闲之职?

王莽:今皇上虽然聪睿异常,但毕竟年幼,臣谓应给其安排宿儒,以为师傅,朝夕教导为政之要。博山侯乃是前朝丞相,天下儒林之冠,恰当此任。

王政君:卿言甚是有理。皇帝陛下,便依安汉公之奏,可拜博山侯孔光为太傅,官位四辅之首,领给事中,负责宿卫供养,在宫禁之中办公,负责供给衣服、车马及食物。

汉平帝:就依太皇太后。

王莽及众卿:陛下圣明,臣等恭贺太傅。

孔光:臣谢主隆恩。

画外音:次年,孔光又升任太师,王莽自己则担任太傅。孔光深谙木秀风摧为官之道,此后经常称病,不敢与王莽并列朝班。王莽就此独揽朝纲,指使群臣上奏,颂扬自己功德。汉平帝复加给王莽宰衡称号,虽处公爵,但位于诸侯王之上,统率百官。

孔光看到此种情形,知道王莽篡位之意已明,自己若不从逆,必受其害,更感到恐慌,于是再三上表,坚持称病辞职还乡。

太皇太后王政君览奏,便下诏书:太师孔光乃是圣人后裔,先帝太傅之子,德行纯正端方,道义学术精通,担任四辅之首,辅助皇帝。虽年迈有病,但似此德高望重大臣,是国家重器,仍不可缺。《周书》说‘毋弃老成’,其国欲兴,须重师道。诏许太师孔光不用上朝进见,每十日赏赐一餐。赐给太师灵寿杖,黄门令给太师在宫禁之内设置坐几,太师进入宫禁之内可持杖,并赏赐十七种食,回府第养老,下属官员仍按照常规办公。

元始五年,孔光在家中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一岁。

王莽奏请太皇太后,命九卿策书,赠给太师博山侯印绶,赐马车、棺材、金钱、杂帛。由少府供设帷帐,派谏大夫持符节同谒者负责丧事,博士负责丧葬礼仪。

临丧之际,太皇太后王政君特遣中谒者手持符节前来吊唁,公卿百官共同吊唁送葬。时用丧车及副车各一乘装载,皇帝羽林卫军及诸儒生,合计共四百人。送葬车一万多辆,用五百名兵士掘穴下棺,坟墓隆起,同大将军王凤葬礼相同。赠谥号为简烈侯。

太师丧事已毕,王莽,遂重用当代名士鸿儒刘秀,任命其为右曹太中大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