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贞观公务员 > 第286章 李世民柴荣这般明主可惜了啊(第4页)

第286章 李世民柴荣这般明主可惜了啊(第4页)

“首要者,莫过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坐大。”

“加之连年战乱,国力衰竭,民生凋敝,为后世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再者,皇权更迭不稳,权臣、武将争权夺利,道德沦丧,也是重要原因。”

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道:“确实,我在位时虽力图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但后世未能持之以恒,终致乱象横生。那么,此等乱世,对后世又有何深远影响?”

陈平安回道:“五代十国之乱,不仅使国家长期分裂,经济文化遭受重创,更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它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格局,促使了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以图防止武将专权。宋朝时期形成了真正的士大夫和帝王治天下的文人为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风气。然而,其代价之沉重,令人扼腕。”

李世民眉头紧锁,语气凝重,说道:“如此说来,如何避免此类纷争再现,实乃我辈当深思之问题。卿有何高见?”

陈平安回道:“陛下,要避免五代十国之乱重演,关键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确保皇权稳固,同时建立健全的官僚体制,选拔贤能,抑制权臣与武将的野心。”

“此外,重视民生,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使百姓安居乐业,方能从根本上消除动乱的根源。”

“再者,加强文化教育,提升民众素质,培养忠君爱国之情,亦是重要手段。”

李世民点头赞同,面露赞许之色,说道:“陈卿所言极是,孤虽不能及于后世,但愿吾辈之努力,能为后世子孙留下太平基业。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民生,发展文教,此乃治国安邦之根本。”

陈平安再次拱手,说道:“陛下英明,若后世君主皆能如陛下般励精图治,则华夏大地定能永享太平,万民安康。”

李世民笑着道:“你不是说了嘛,活在当下,不负韶华,以后的事儿,那都是后辈们的事儿,我们就算是再怎么担忧,那也于事无补。”

“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根基打牢了。”

“就算是后面出现了昏君、奸臣,就算是大唐没了,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大宋,一个不一样的大明。”

“不是吗?”

陈平安点了点头。

这本来也是他坚持的观点。

他来大唐,不是为了真的要想办法建立一个万世之王朝,那是不可能的。

他能做的就是发展科技,提升民智,努力让天下人成为这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秋日的清晨,东宫之内,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李承乾伏案的身影上。

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每一封都承载着天下苍生的期许与国家的兴衰。

李承乾身着朝服,神色凝重而专注,他深知,这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李承乾缓缓展开第一份奏章,那是来自江南道关于春耕备耕的汇报。

他仔细研读,不仅关注粮食产量、农田水利等具体数字,更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了百姓对丰收的渴望与对官府政策的期待。

他提笔,在奏章边缘细细批注,既肯定了地方官员的勤勉,又提出了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种子质量等建设性意见,力求每一分资源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每一户农家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随着日头高升,李承乾已阅过数十份奏章,内容涉及军事边防、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处理财政税收的奏章时,李承乾更是展现了其公正无私的一面。

面对地方官员请求增加赋税以缓解财政压力的请求,他并未一味应允,而是深入剖析了地方经济现状与百姓承受能力,做出了还算是合理的批复。

怎么说,李承乾也是在民部任职了一年多,对于地方上的实际情况,也都是比较了解的。

而且,今年也已经定下了今后五年的规划,那就是促进东南之发展。

要做到岭南熟,天下足的重大规划。

当夜幕降临,东宫灯火通明,李承乾仍在一丝不苟地批阅着最后几份奏章。

每一份奏章的批复,都凝聚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与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怀。

夜深人静之时,他独自坐在书房,回顾一日所为,既有成就感,也有对不足之处的深刻反思。

最后还要写一写,明日常参的时候,该如何应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