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和这样的地方通商,才能得到他们的黄金、白银、黑火油等珍惜资源。
而对于北俱芦洲这样非常遥远的地方,并不太适合通商。
一去一回,就是大半年的时间。
海上航行的消耗也比较大,这通商的成本就比较大。
再加上,那边都是蛮荒野人之地,没有形成帝国的文明,也就没有相关的制度和规则。
所以,就算是通商,那些人手中也没什么宝物,还会抢夺货物。
最好的办法,那就是让高句丽和东瀛移民过去,让他们去开发出来。
大唐再和高句丽和东瀛通商。
这是陈平安的建议。
因为这样一来,也能够给后来的帝王一个开疆扩土的机会。
让他们知道,这个大地到底有多大。
也让他们知道,最好的扩张路线是什么,到时候,直接把东瀛也画在大唐的帝国疆域版图上,也不是不可以。
甚至是他们开发出来的北俱芦洲之地,建立远东都护府。
不给这些帝王找一个目标。
他们很容易就贪图享乐。
李世民也觉得这种法子比较好。
把安东都护府原来的高句丽人移民过去,他们本身就不服管教。
让他们去远方,给他们更广袤的疆土,让他们自己去开拓。
能够开出来多少,都属于他们的,甚至是在那边建立一个新的高句丽,也不是不可以。
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这些不听话的高句丽人给赶出安东都护府,确保安东都护府的稳定。
同理,在东瀛那边也是。
舒明、中臣·镰足、苏我·虾夷、苏我·石川·麻吕等人,可都不是善茬。
他们对于大唐慢慢地占据着东瀛南部,一直都是耿耿于怀。
李世民之所以亲征,他们也是出力不少,联合起来,支持舒明增兵。
要不是大唐有着火霹雳,要不是还有精良的装备,士气也比较足,粮草也比较足,军饷也比较足。
可以说,这一战,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大唐。
不然,李世民亲征能不能取得胜利,还真的不好说。
历史上,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最后的结果也就比杨广稍微好一点儿。
可还是没能彻底拔出这一个毒瘤。
以至于到了李治时期,还是要继续对高句丽用兵,东北之地的边关一直不稳。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也明白李世民的用心。
“陛下,臣以为,可以用推恩令。”长孙无忌站出来,行叉手礼道,“直接颁布法令,允许大唐天下,包括安东都护府的高句丽人,还有东瀛人,甚至是吐蕃、吐谷浑、突厥等人,只要是有意愿的人,都可以去北俱芦洲参与开荒。”
“他们可以拖家带口,先报名,然后由大唐组建远航商队,运送他们到达北俱芦洲。”
李世民点了点头。
房玄龄、魏徵等人也支持长孙无忌的建言。
仅仅是高句丽人和东瀛人还不够,贞观四年开始施行的突厥人移民国策。
一直施行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