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沉闷的钟声如同闷雷,沉沉的敲击在每一个参朝大臣的心头,此时此刻,纵然是那些事不关已之人,也意识到了今日的气氛稍显几分滞凝。
其实朝堂的阵营之分除了文武之别,更有亲疏之分。
如胡惟庸手底下的官员,多多少少沾了几分他的恩惠一路提拔上来,纵然不是什么亲信,但是在大是大非的走向之中也会紧随着胡惟庸的步伐。
官场之中的学问其实不难。
站队、选择。
仅此而已。
至于如何去将自已的路走的平坦,那就是有人终其一生都在钻研的课程。
朔望朝为大朝,京中四品以上官员皆到场,身着朝服,立于丹墀,分列东西两侧,依次排序,井然有序。
“陛下到。”
随着一声高亢的声音,身着皮弁服,也就是朝服的朱元璋从殿中走了出来,一身宽厚的正装大气磅礴,步履稳健,面色如常,顺着那红色的毯子走到了案前。
“圣躬万福!”
百官集体一拜三叩,行大礼。
一拜之后,复位,皆再拜,分班对立。
等到仪式结束,朝会便开始了。
朝会内容在前面都不会让大臣们参奏,而是按照已经商议好的政策,在朝会上进行一种像是通知一样的过程,这些事情都是提前在小朝会上商议过的,也是经由大佬们发言过的。
所以,基本上都是已经敲定的,不存在还要商议的过程。
拿出来说,也就是为了加大朝会的重要性。
正所谓,大会无大事,小会无小事。
真正可以执掌国家,进行重要表决的,永远都不会是大部分人,而是那些人。
这些事情可以是某个藩国进京觐见,想要归附大明,也可要是某地今年遭了灾,朝廷需要出钱赈灾,减免百姓的赋税。
一直到了正午时分,百官已经开始感受到头顶太阳的灼热,但他们都沉住了气。
因为当宦官的那一句‘有事起奏’开始,朝会内容便开始不可控起来。
“有事起奏!”
宦官声音幽幽道。
话音落地,有人站了出来。
众人拉长脖子看去,看到一个身着蓝袍的官员从班列中间一路往前小跑,跑了接近五六十米,才到了皇帝跟前。
而此时,站在朱元璋身前二十米范围,成为了核心。
“臣内廷校检,中军都督府千户,蒋瓛,有本奏。”
蒋瓛一开口,霎时间场内所有人噤若寒蝉。
武勋这边,不少武将面色一滞,并且拳头捏紧眼神谨慎。
廖永忠皱眉看着身边的胡美,问道:“这条狗怎么跳出来了?”
胡美摇了摇头。
“谁知道呢!?”
廖永忠深吸一口气,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蒋瓛,心里也没太当回事,终究是一条狗,他打了一辈子的狗,不怕狗跳起来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