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目的,却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邀买人心。
诚然,自打太祖高皇帝刘邦开始,汉家的皇帝,就总是以赐田,来作为邀买百姓民心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太祖刘邦,孝惠刘盈,先帝刘恒,乃至于当今天子启,都是如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天子通过赐田尽得天下人心的方式,也已经有些行不通了。
――太祖高皇帝时,天下已经经历了春秋战国、秦灭六国、天下群起而反秦,以及楚汉争霸等一系列战争。
天下千疮百孔,民居十室九空,诸夏疲敝,百废待兴。
在那样的情况下,太祖高皇帝大笔一挥,自然有的是藏进深山老林,以躲避战火的前秦遗民,乃至故六国遗民从山里走出来,将自己的户口录入汉家农籍,以换取那百亩田地、一方宅院。
到了孝惠皇帝时,贯彻整个太祖一朝的异姓诸侯叛乱悉数平定,天下终于彻底安稳了下来,汉天子赐田,也还是即不缺田,也不缺受赐的人。
但到了先帝之时,情况就有些微妙了。
――太祖七年,孝惠七年,前、后少帝,也就是吕太后掌政八年;
经过这前后二十二年的时间――尤其是吕太后掌政那八年,汉室天下已经从最初的困局中缓了过来。
天下承平多年,百姓民安居乐业,人口稳步增长。
这时候想要赐田,就多少有些麻烦了。
田还有;
作为刘汉天下最大的‘地主’,隶属于汉天子的皇田,怎也不至于连一次赐田都进行不了。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赐给谁?
赐给那些有田的自耕农,让他们的百亩田,变成二百亩、三百亩?
这显然不现实。
因为汉家对于底层农户的统治,是以商君所提出的‘一夫狭五口,以治百亩田’的核心准则,即自耕农小家庭为根基。
让农民拥有的田产超过百亩,那就意味着汉家默认,甚至是鼓励底层百姓,组建十人以上的大家庭,乃至大宗族。
对于宗族、豪强,汉家一向防之甚于防川,甚至专门出台了陵邑制度,来断绝地方宗族豪强,演变为世家门阀的可能性。
所以有田的人,是不能再得到赐田的。
可若是赐给那些无地之民,那麻烦就更大了。
――什么样的人,会在先帝一朝成为‘无地之民’?
答案是:曾得到过太祖高皇帝赐田百亩,却因为种种原因,将那百亩田产变卖了的破产农民。
理论上来讲,给这些败光了家产,把百亩良田尽数变卖的破产农民赐田,让他们重新回到自耕农群体的怀抱,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问题在于,凭什么?
太祖皇帝给你一百亩地,你给败光了,我还要再给你一百亩地?
真要是这么干了,你把我给的这一百亩也给败光,是不是还得继续给你赐田百亩?
再有,便是那句古今通用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甲乙两家农民,都得了太祖皇帝赐下的百亩田;
甲辛勤劳作,靠这百亩田养活了一家老小;
乙好吃懒做,坐吃山空,把这一百亩田给败光了。
这种情况下,若天子给乙赐田百亩,让甲乙二人重新回到起跑线,即‘各有百亩田’,那对甲公平吗?
长此以往,占底层百姓农户中绝大多数的‘甲’们,恐怕也会生出这样的心思;
――别特么苦哈哈种地了~